单选

阅读《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旁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理解此句意思的同学,谁能阐释一下自己的见解?
生1:我认为此句是告诫我们应该做一个诚实的人。
生2:我认为这句的意思是说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切忌不懂装懂。
师:两位同学分析得很好,有自己的观点。的确,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列子·汤问》里记载的一则传说故事就进一步证实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学们想听一听这个故事吗?
生:(异口同声)想!
师:好——下面请听配乐朗诵《两小儿辩日》。
(放录音。用投影仪显示本课的学习目标:①熟读理解课文;②复述故事情节;③分析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师:这篇故事短小精悍,读起来很有情趣,哪些同学听了录音之后,能为我们大家分角色朗读一下课文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四位被选中的同学的朗读声在教室里响起)
师:同学们评判一下.他们朗读得如何?
生1:我觉得“小儿乙”读出了争论的语气。
生2:我觉得“孔子”读出了老夫子的语气特征。
生3:“旁白”的普通话真好。
师:是啊,老师也认为他们读得非常好。这些同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的声音听起来亲切、自然。好!下面我们向他们看齐,集体将课文朗读一遍。
(齐读)
师:故事虽短小,却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谁起来为我们复述一下故事情节?
(两名学生复述故事)
以下对这段教学片段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A 由悟其名言初步了解控圣人,“听其言,察其人”,使学生从人物身上抑或故事之中受到启发,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出学生学习本课的浓郁兴趣
B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默读,最好的方法也是默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
C 学习文言文要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D 《两小儿辩日》属于寓言体裁,可以当作故事略读,粗知其意即可,不必深究,而是注重整体理解,让学生自读自悟

正确答案
B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学习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归纳和“王之蔽甚矣”一句结构相同的句子的作业,以下学生给出的作业合格的一项是()。
A 学生甲: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B 学生乙: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C 学生丙: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D 学生丁: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查看
单选
在讲授岑参的《逢人京使》一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举出几个与该诗所表达的感情相同的诗句,下列诗句不符合要求的是()。
A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C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D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Et忆山东兄弟》)
查看
单选
教学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时,教师指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的美好感受和对美好春光欣赏和赞美的思想感情,并举例相同或类似情感的诗歌进行阅读推荐,下列举例
A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 贺知章《咏柳》 C 杜甫《春望》 D 叶绍翁《游园不值》
查看
单选
教授完契诃夫《变色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整理文学作品中具有“变色龙”特点的人物,下列不合适的是()。
A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 B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C 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 D 《范进中举》中的胡屠夫
查看
单选
教师在讲解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时,让学生说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下列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高尔基莫泊桑欧·亨利 B 乙: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C 丙:高尔基契诃夫莫泊桑 D 丁:莫泊桑高尔基契诃夫
查看
单选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带有插图的教科书的教学效果要优于纯文本的教科书。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插图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个系统?()
A 助读系统 B 练习系统 C 范文系统 D 知识系统
查看
单选
教师教学完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后,对课后的“词义和语境”部分进行了拓展学习。为帮助学生巩固对词语本义的理解,教师举出以下例子,其中
A 她带着个孩子嫁过来,大家都说她带了个大包袱。 B 老一辈的人渐渐都不在了,现在需要我们年轻人挑大梁。 C 在这狭隘的山道里,他想挪一步都很难。 D 这昏官生怕丢了乌纱帽,一句话都不敢说。
查看
单选
以下是某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变脸(节选)》一课时,为学生设计的几道作业题: 一、水上漂和狗娃之间有什么矛盾?矛盾冲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在此之前,作者做了哪些铺垫
A 第一题旨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戏剧情节和戏剧冲突 B 第二题旨在了解戏曲唱词的特点,但由于戏剧文化的时代局限性,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设计过于深奥,难度太大,脱离文本要求 C 第三题旨在了解帮腔人在剧中的作用,并模拟帮腔人的口吻,尝试编写唱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D 第四题旨在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现实生活,拓展思维,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查看
单选
阅读《安塞腰鼓》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A】在古代,安塞腰鼓是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一,是凯旋的欢迎曲,踏破
A 教者通过气势磅礴的录像展示后生们的阳刚之美。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受,带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并调动学生的昂扬情绪,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B 用填形容词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精神的设计虽然很巧妙,但是不能放在初读环节。而应该放在总结环节 C 激励学生用洪亮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自信,也对学生起到了提醒与示范的作用 D 《安塞腰鼓》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教师从这一实际出发。使朗读教学贯穿教学始终
查看
单选
以下是某位初中语文教师“自由写作”教学的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A】同学们,你们从不同学校、不同班级来到一个新的集体
A 教师抓住学生生活中交往的情感需求,使学生有了作文的真实期待,适时切入了作文话题:介绍自己 B 用比喻的形式介绍怎么写作文,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有欠考虑 C 为学生提供检测材料,容易让学生形成形式化思维,不利于学生作文内容的丰富 D 学生提出的问题欠缺深度,由此可见教师对课堂生成的把控失当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语文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