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学简案
一、整体感知
播放《洛桑学艺》片段,让学生初步理解何为口技;师做简单介绍。
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口技》一课中,同样要上演一场精彩绝伦的口技表演。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二、了解作者及出处
三、朗读全文,标示注音
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注意画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予以注音。
四、了解大意.梳理结构
师: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即按通常所说的“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的顺序展开叙事。
明确: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
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
五、研读第一部分
1.朗读第1段找出表演的地点、道具、气氛。
2.思考:
①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
明确:说明表演地狭小、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②“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
明确:参加宴会者无不是京城的名门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声抚尺,使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暗示表演者名声之大,技艺之高无人不晓,无人不服。
3.注意掌握本段中重点词句。
六、研读中心段
师:文章的第2、3、4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听读这一部分,然后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出示PPT)
1.口技艺人表演了哪三个场景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摹的 描摹了哪些声音
3.师: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其他方面吗 如果有,请一一找出来。
(生发言,师总结)
师:比较第2、3、4段中听众的反应,看看其描写有何不同,大家来细细品读一下。
明确:
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伸颈”“侧目”说明听得人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叹”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观众初人情境,尚能自持。
第3段中写“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已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中,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
第4段写听众“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说明已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
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
4.小结
整个口技表演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驰缓而渐趋紧张。三个场景犹如三个乐章。既各有不同的“乐”趣,又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文章按表演顺序依次描述,第一个场景描写四口人五声齐发,形成第一个波澜;第二个场景主要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声情潜伏;最后一个场景是整个表演的高峰,情节发展的高潮。
七、朗读末段,理解深意
明确:再次写到道具的简单,既与第1段相呼应,更是从侧面反衬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让人恍然大悟,原来一场出神入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借助于其他繁多的器物。
八、总结全文,深化主旨
本文正是通过细腻的刻画描写,向世人展示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九、完成练习,巩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