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案例: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题。
最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①有人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豪迈壮阔的边塞才是风景。而你微微低头,看见的野花朵朵,嗅到的芬芳阵阵不也是风景吗 有人说,千山横断,万川并流,震撼激昂的山水才是风景,其实蓦然回首,身边的小桥流水不也很美吗
②世界上并不缺少风景,熟悉的地方也处处充满风景,所缺的只是一双灵动的双眸,一双善于捕提每一屡惊鸿之美的眼睛。
③“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让一代金主马踏中原、游目江南之志的柳永可谓是没落失意,空有一不留神便溢得满纸词句灵动生辉的才华,却只落个柳屯田的“大”名。当他无意功名、寄情诗词之时,他募然发现,风景其实一直跟随自己,“才子词人”在自己的世界也可以“自是白衣卿相”。他的才华得到无数人的认可,够了够了,能获得后世一句“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赞誉,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美 这是每一个诗人所追求的最美风景——百姓的认同。所谓“浮名”,哪比得上“浅斟低唱” 有了这最美的风景,柳永在诗词的世界里也可以登基称王。
④“大师绝代风华,天才卓尔不群”,人们以为出书千万,稿费万千,便是一个作家所追求的最美的风景,可是,真正的作家却知道,最美的风景其实是在自己身边。只要有一本好书,一领草席,在破庐中也有美丽的风景。当别人在围城里寻找风景,钱锺书却在围城之上沾沾自喜,因为他身边有书,有着最美的风景。“文革”之中,他便是靠着书籍怡然自得,哪管世间几多烦恼,大师自在风景之中。
⑤“迷,则乐境为苦海,如水凝为冰;悟,则苦海为乐境,犹冰涣作水。”《菜根谭》中的一句话道破天机。许多人苦苦追求风景,却不知道风景就在自己身边,只是自己身于其中,反而看不见风景。
⑥身边处处有风景,只不过你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用心捕捉,你会发现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也是美妙无比的风景,你所追求的风景其实近在咫尺。
⑦当你不断奔跑去追逐落日的余晖、天边的彩霞,你认为那才是最美的风景,请暂时驻足,望望脚边的池塘,那里也有天光云影,那里也有最美的风景。
⑧当你在人生路上匆匆奔跑,追寻风景,请驻足静心,用心探寻,风景就在你身边。
问题:

请从第②③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查看材料

正确答案
第②段“每一屡”中的“屡”应改为“缕”,第③段“募然”中的“募”应改为“蓦”。
第④段中的病句为:当别人在围城里寻找风景,钱锺书却在围城之上沾沾自喜,因为他身边有书,有着最美的风景。
成语使用错误,应改为:当别人在围城里寻找风景,钱锺书却在围城之上怡然自得,因为他身边有书,有着最美的风景。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要求答题。 苏州园林与故宫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上的两株奇葩,一南一北,风格迥异,极具代表性,但又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在备《苏州
A A、该教师能够对文本进行组合教学,非常富有创新精神 B B、该教师将写作训练穿插在阅读教学中,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C C、既体现了师生共同学习。又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D D、学生的练习拘泥于教师的模板中,该教师喧宾夺主,没有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查看
单选
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教师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山水田园诗作进行阅读,下列不合适的是( )。
A A、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B B、孟浩然《过故人庄》 C C、陆游《游山西村》 D D、王维《竹里馆》
查看
单选
阅读《伤仲永》课堂结束语,回答问题。 人的成长的关键在于后天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而《孙权劝学》中的吕蒙,大
A A、教学的结束不意味着学生学习的结束,拓展式课堂结束语,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拉到课外、教会了学生举一反三 B B、拓展式结束语,由课文学习到类文的对比,增加了课堂的蕴味 C C、教师从内容到结构,从语言到人物进行对比结课,异中求同,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D D、教学是基础,拓展是延伸,拓展式教学深化了教学的内容,弥补了课文教学内容狭隘的缺陷
查看
单选
初中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学过的文言文中文言虚词“乃”的用法,以下归纳错误的一项是( )。
A A、《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代词,我) B B、《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副词,竟然,却) C C、《狼》:“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副词,于是,就) D D、《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副词,才,这才)
查看
单选
以下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总目标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A、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教师不能人为地进行割裂 B B、语文教学应注意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C C、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D D、初中语文阶段的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具有高超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运用口头语言高效、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查看
单选
阅读下面初中七年级《短文两篇》中第二篇《第一次真好》的教学片段,按要求答题。 教师导入新课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默读结束后,学生开始提问: 生
A A、这节课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完全成了课堂的主角 B B、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作为一个主持人存在,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C C、学生“问答式”教学,解决了阅读中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D D、这节课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提出的多是虚假的问题,教学重点不突出
查看
单选
学习完课文《列夫·托尔斯泰》后,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文中“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人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这种修辞手法
A A、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B B、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C C、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D D、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查看
单选
某版初中语文教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有一道“探究·练习”题,第一题是“联系作者写作时的生活处境。你认为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的情怀与哪位古人在哪篇文章中抒发的情怀
A A、知识系统 B B、练习系统 C C、助读系统 D D、范文系统
查看
单选
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古代称谓,比较其意义异同。以下是部分小组所整理的内容,其中有误的是( )。
A A、“家父”用于说话者称呼自己的父亲,为谦称;“令尊”用于称呼对方的父亲,为敬称 B B、“舍”常用于谦称比自己位卑年幼的亲属,如舍儿、舍弟、舍侄等 C C、古代兄弟的排行称谓由大到小为:伯、仲、叔、季 D D、“黔首”意指平民
查看
单选
教师在讲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句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使动用法,特列出以下例子,下列加点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 A、衣锦还乡 B B、既来之、则安之 C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 D、常以身翼蔽沛公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语文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