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①诗或《诗经》作为文学形式,它的基本价值在于审美和情感表达,是美学的,但自孔子时代始,其道德、政治喻义被历代经学家进行了无限发挥
②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但由共昭示的人的行为的雅化和群体活动的仪式化,则是审美的。
③乐是中国社会早期对诗、乐、舞等艺术形式的统称,但它预示的心性、社会乃至天地人神的整体和,指向伦理性的至善理想。
(2) 特点:①美和艺术对人性之善有发蒙、滋养和化有作用。②美和艺术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活化了社会伦理秩序,软化了诸多人伦规则的机械和僵硬,使其更合乎人性和人情。
效果:①以美育德是以“情深”为基础的“文明,是由“和顺积中”而自然达成的“英华外发”。这种由美向德的自然生成,可以有效避免诸多道德教育弊端的出现。②美的内在充盈可以防止道德教育的空洞化和教条化,人对美的顺向接受可以缓解道德对人性的压力,美与德的贯通则可以解决因道德植入而使人性撕裂或异化的风险。③有助于更深刻地体认美育之于中国当代学校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为国家道德建设开启出一条更趋行稳致远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