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材料分析题 材料:
张老师小时候非常内向寡言,后来遇到了擅长教隶书的李老师,在李老师的启发下,她走进书法这道门,人也变得开朗起来。隶书也成为张老师最喜欢的一种书体。
成为教师后,为了教育学生,她不断尝试各种书体的临摹,并依据班上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因生习‘书’”,“以‘书’ 育人”等系列书法练习活动。
针对行为有些散漫的学生,她教以楷书,让他们在楷书的法度谨严中一撇一捺地揣摩领悟,进而学会自我调控,针对身体有些孱弱的学生。她教以魏碑,让他们先感受魏碑书体的雄魂大气,待他们产生兴趣后,慢慢引导他们在魏碑的道劲、峻挺中体悟气势。 针对顽皮不守规矩的学生,她教以篆书,让他们感受篆书的“有提无顿,有转无折”,无粗无细,在篆书线条的书写中学会不偏不倚,进而遵规守纪。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她则教以隶书,和他们分享自己儿时的经历,并现场展示隶书的书写,勉励他们尝试练习,让他们在“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的隶书临习中,感受舒展与快乐。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正确答案
材料中张老师的教育行为是合理的,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 主要体现在:
(1)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题干中张老师为了教育学生,她不断尝试各种书体的临摹,并依据班上学生的个性特点,“因生习‘书’”,“以‘书’ 育人”等系列书法练习活动就是“爱岗敬业”的体现。
(2)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题干中张老师根据不同同学的性格特点,帮助他们通过学习书法,从而学会不偏不倚、自我控制等良好习惯,就是“关爱学生”的体现。
(3)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题干中张老师面对不同学生的问题,授以不同的书法,体现了因材施教,就是“教书育人”的体现。
(4) 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题干中张老师为教师后,为了教育学生,她不断尝试各种书体的临摹。就是“终身学习”的体现。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在某次美育活动中,李老师要求学生分小组调查一些传统礼仪的来源与演化,并通过自编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此次活动涉及的美育内容是( )。
A 艺术美和科学美 B 社会美和科学美 C 艺术美和社会美 D 社会美和自然美
查看
单选
下列选项中,属于正确的学生观的是( )。 ①学生是发展着的人 ②人是未完成的存在物 ③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 ④学生的发展应当具有个性化 ⑤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帮助者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⑤ D ①⑤⑥
查看
单选
张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设计了“童话故事大比拼”“故事续写”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张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
A 长期性 B 示范性 C 主体性 D 创造性
查看
单选
社会青年孙某闯入一所农村小学寻衅滋事,扰乱学校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依据教育法应选( )。
A 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强制教育 B 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C 受害学校给予罚款 D 乡级人民政府实施管制
查看
单选
语文课上,张老师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加以解决。从教师观的角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张老师注重学生发展的独特性 B 张老师是学生成长的研究者 C 张老师注重学生发展的主体性 D 张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查看
单选
小学教师李某由于在校外兼职,经常旷工,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应对李某给予( )。
A 解聘 B 警告 C 罚款 D 训诫
查看
单选
家长向学校投诉,覃老师罚迟到的小辉站在教室外面听课。学校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将小辉调到其他班级 B 将覃老师换到其他班级任课 C 制止覃老师的行为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 D 取消覃老师参评优秀教师资格计12个月
查看
单选
于老师在课堂上被学生的一个问题难住。课后,她遍查资料,还专门请教了专家,最终详细地回复了学生。下列选项与该案例所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符的是( )。
A "言必信,行必果。” B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C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D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查看
单选
小说《荒原狼》被誉为德国《尤利西斯》,主人公身上有“狼性"和"人性"的对立,看不到出路,小说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一般中年知识分子的孤独,仿徨和苦闷。这部作品的
A 赫尔曼·黑塞 B 阿尔贝·加缪 C 威廉·福克纳 D 辛克莱·刘易斯
查看
单选
成语"终南捷径",出自《新唐书·卢藏用传》。该书记载,卢藏用想入朝做官,走了较近便的门路,最终达到了目的。卢藏用被人讥为"终南捷径"的门路是
A 隐居 B 占卜 C 经商 D 出家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小学综合素质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