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材料分析题 材料:
我班学生小文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喜欢动这动那,隔三差五就惹是生非。正当我为此头疼时、数学老师告诉我,上课时小文完全被一本书给迷住了,走到跟前他都没察觉,听罢, 我眼前一亮——教育契机可能就潜藏其中!
我把小文叫到眼前,微笑着问道“你知道我为什么找你来吗!““知道.......因为我上课看课外书,”他有点儿吞吞吐吐,还没等我开口应,又连忙说道:“老师, 这本书是我跟同学借的,我答应人家下午就要归还,所以我要抓时间看完。”我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说道:“小文, 老师其实是要表扬你的,”他一听,满脸疑感,瞪大了眼睛看着我,“第一,你热爱阅读,说明你是个好学的孩子,第二,老师走到眼前你都没察觉,说明你有专注的品质,第三,你不但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认错态度良好,更难得的是,你是为了按时还书才这样做的,说明你信守承诺, ”听完这些,小文验上微微泛红,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对不起,我以后一定注意上课不看课外书。
后来,我特意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读书角,经常和小文一起读书,有时还会围绕一个问题讨论交流,小文从阅读中慢慢地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角度出发,评析“我”的教育行为

正确答案
材料“我”的教育行为符合“以人为本”学生观的相关要求,是合理的。 主要体现在: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学生。学生的个体身心发展是具有规律的,应该遵循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开展教学;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对学生有耐心、有信心,看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应该鼓励帮助学生,教师能够看到学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过引导可以变好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应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能够把学生看作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不单独或孤立培养学生身上某一个或某几个优秀品质,应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让学生学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成长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不应该只用自己的视角看待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材料中教师能以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材施教。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有自己的意愿、知识和思想,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材料中“我” 的教育行为是值得借鉴的,做到努力践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在某次美育活动中,李老师要求学生分小组调查一些传统礼仪的来源与演化,并通过自编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此次活动涉及的美育内容是( )。
A 艺术美和科学美 B 社会美和科学美 C 艺术美和社会美 D 社会美和自然美
查看
单选
下列选项中,属于正确的学生观的是( )。 ①学生是发展着的人 ②人是未完成的存在物 ③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 ④学生的发展应当具有个性化 ⑤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帮助者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⑤ D ①⑤⑥
查看
单选
张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设计了“童话故事大比拼”“故事续写”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张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
A 长期性 B 示范性 C 主体性 D 创造性
查看
单选
社会青年孙某闯入一所农村小学寻衅滋事,扰乱学校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依据教育法应选( )。
A 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强制教育 B 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C 受害学校给予罚款 D 乡级人民政府实施管制
查看
单选
语文课上,张老师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加以解决。从教师观的角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张老师注重学生发展的独特性 B 张老师是学生成长的研究者 C 张老师注重学生发展的主体性 D 张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查看
单选
小学教师李某由于在校外兼职,经常旷工,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应对李某给予( )。
A 解聘 B 警告 C 罚款 D 训诫
查看
单选
家长向学校投诉,覃老师罚迟到的小辉站在教室外面听课。学校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将小辉调到其他班级 B 将覃老师换到其他班级任课 C 制止覃老师的行为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 D 取消覃老师参评优秀教师资格计12个月
查看
单选
于老师在课堂上被学生的一个问题难住。课后,她遍查资料,还专门请教了专家,最终详细地回复了学生。下列选项与该案例所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符的是( )。
A "言必信,行必果。” B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C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D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查看
单选
小说《荒原狼》被誉为德国《尤利西斯》,主人公身上有“狼性"和"人性"的对立,看不到出路,小说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一般中年知识分子的孤独,仿徨和苦闷。这部作品的
A 赫尔曼·黑塞 B 阿尔贝·加缪 C 威廉·福克纳 D 辛克莱·刘易斯
查看
单选
成语"终南捷径",出自《新唐书·卢藏用传》。该书记载,卢藏用想入朝做官,走了较近便的门路,最终达到了目的。卢藏用被人讥为"终南捷径"的门路是
A 隐居 B 占卜 C 经商 D 出家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小学综合素质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