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材料分析题 调入特殊教育学校不久,李老师便组建了“学生启明艺术团”,组织学生学习声乐、器乐等。面对家长们的不解和质疑,李老师诚恳地解释道:“音乐也许不能成为他们谋生的手段,但一定能让他们的世界丰富多彩。”李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唱歌和朗诵,还多次邀请校外专家教他们拉二胡,吹葫芦丝……孩子们的艺术天分逐渐显现。因为身体的缺陷,媛媛郁郁寡欢、不太合群,自从参加艺术团后,媛媛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听歌、学歌几乎成了她课余生活的全部,李老师发现后,便帮助她训练气息,矫正发音,媛媛的演唱水平大幅度提高,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孩子们举手投足间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盲态,李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开设形体训练课,练习坐姿,立姿,走姿,帮学生塑造形体。因为生理缺陷,同学们只能通过触摸来感知肢体动作,李老师就让学生触摸她的肩部、颈部、背部和腰部,体会头正、胸挺,腰直的感觉,渐渐地,孩子们改变了先前的盲态,走路变得昂首挺胸,洋溢着自信了。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正确答案
李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材料中,李老师肯定残疾学生也是具有潜能的,处于发展过程中,不放弃他们,针对残疾学生,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发现学生的艺术天分,引导学生成长。
(2)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势利导。材料中,李老师尊重残疾学生,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成长。
(3)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个性差异,要因材施教。
材料中,李老师发现学生的艺术天分,发现媛媛等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做到了因材施教。
(4)“以人为本”学生观的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人文关怀。材料中,李老师对参加学生的肯定、引导和帮助,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关怀。
总之,李老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吴老师经常通过和学生聊天来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再结合他们学习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吴老师的做法说明他关注( )。
A 学生发展的可变性 B 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C 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D 学生发展的不均衡性
查看
单选
于老师认为,小学与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利用那些课程时间进行语文和数学课。于老师的看法( )。
A 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 B 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 C 忽视了学生均衡发展 D 忽视了学生主动发展
查看
单选
赵老师写板书时写了一个错字,王亮站起来大声说:“老师,字写错了。”赵老师生气的说:“多什么嘴!你是老师,我是老师?坐下!”王亮默默地坐下了。自此,在课堂上,再也
A 维持了课堂纪律 B 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C 维护了教师的尊严 D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查看
单选
学校每次安排杨老师参加集体学习与培训,她总是拒绝,还说:“我年龄这么大了,还学什么啊!”杨老师的言行表明其缺乏( )。
A 专业发展意识 B 专业发展能力 C 团结协作意识 D 团结协作能力
查看
单选
某教科所开发的在线课程因针对性强、收费合理而广受好评。孙校长得知后,推荐学生购买该在线课程。他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说:“自愿购买,如果因为经济条件无法购买的,可由
A 正确,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意愿 B 正确,考虑了困难家庭的承受能力 C 不正确,学校不应该向学生推荐收费课程 D 不正确,学校应提供多种课程供家长选择
查看
单选
某小学修建新教学大楼,要求每名新生家长缴纳3000元集资款,并承诺在学生毕业时如数返还。该校做法( )。
A 正确,学校承诺返还集资款 B 正确,家长应支援学校建设 C 不正确,学校不能非法集资 D 不正确,学校应当返本付息
查看
单选
强强父母外出打工,让12岁的他和弟弟单独居住。这种行为( )。
A 正确,有利于培养学生生活能力 B 正确,有利于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 C 错误,不得让未满16周岁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D 错误,不得让任何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查看
单选
小学生秦某在课间休息时玩手机,班主任李某以学校不准带手机为由没收其手机,一直没有归还。班主任李某的做法( )。
A 正确,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 B 正确,教师有教育教学的权利 C 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D 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休息权
查看
单选
面对办学成本的不断增长,周校长计划将自己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转型为营利性民办学校,通过向学生收取合理学费,来保障教育质量。周校长的做法( )。
A 合法,校长享有处置学校财产的合法权利 B 合法,利于保障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C 不合法,捐资举办的学校其财产应当归国家所有 D 不合法,捐资举办的学校不得设立为营利性组织
查看
单选
某学校收了1057万元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该钱用于( )。
A 学前教育 B 高等教育 C 实施基础教育 D 实施义务教育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小学综合素质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