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材料分析题 课间,王老师发现教室地面纸屑很多,便让劳动委员安排打扫,自己去另一个班上课了。劳动委员心想,等放学后再让值日生打扫吧。不料这时值周生来检查卫生,班级被扣分了。同学们纷纷责备劳动委员和值日生。他俩也为谁该负责争得面红耳赤。事后,劳动委员内疚不已,决定辞职。王老师知道后并没有马上处理,决定第二天以“扫地风波”为主题召开班会。
第二天上午,王老师找班干部谈话,分析得失,统一认识。下午,班会上劳动委员和值日生分别反省了自己的过错,其他班委成员、同学们也纷纷上台发言,承认以前没有很好配合,剖析各自存在的问题,表示不会让“扫地风波”重演。之后,王老师指出了劳动委员和值日生的不足,并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班会后,王老师单独找劳动委员和值日生谈心,肯定了他们对班级所做的努力。
劳动委员打消了“引咎辞职”的念头,表示要化内为动力,积极工作。同学们也增强了班级认同感。此后,班级卫生一直保持良好,多次获得“卫生流动红旗”,其他各方面也很有起色。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王老师的教育行为。

正确答案
材料中王老师的行为值得我们借鉴的,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精神。
(1)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王老师发现劳动委员与值曰生因为扣分问题发生争执后,并没有批评学生,反而以开主题班会的形式鼓励学生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充分体现了王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2)教书育人是教师天职,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王老师并没有仅仅关注班级卫生状况,而是发现问题后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提高同学们的自我反思能力,且在班会后找劳动委员和值日生谈心,肯定了学生的积极努力,化内疚为动力,增强学生班级认同感,体现了王老师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重视,有效地做到了教书育人。
因此,良好的班级建设要求班主任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塑造良好班级育人氛围的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右图教师行为体现的是( )。
A 评价标准多元化 B 评价主体单一化 C 评价方法复杂化 D 评价方式多样化
查看
单选
班主任方老师刚上课时发现有人在班长的桌子上用粉笔写了大大的“坏蛋”,对此方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
A 发动学生检举肇事者” B 责令班长自我反省 C 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 D 擦掉字迹后再处理
查看
单选
依据《教育法》的规定,关于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要求,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有长期发展规划 B 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C 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D 有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查看
单选
陈老师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学习上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我绝不放弃任何学生,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B 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C 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D 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查看
单选
黄老师经常带学生到学校花池观察荷叶和荷花,为学生讲解莲藕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学生将有关荷叶、荷花的知识编成小册子,这体现黄老师( )。
A 教育科学研究者 B 行为规范示范者 C 专业发展引领者 D 课程资源开发者
查看
单选
学生张某在高考中,由他人代考,依据《教育法》规定,可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张某停止参加高考( )。
A 3 年 B 4 年 C 5 年 D 6 年
查看
单选
小学生李某,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到某市上学,为李某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主体应为( )。
A 其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 B 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 C 其父母工作地人民政府 D 以上三者
查看
单选
小学生王某在课间玩时,故意将同学赵某推倒在地,致其骨折,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应对赵某受伤担责的主体是( )
A 王某监护人 B 学校 C 王某的班主任 D 王某
查看
单选
依据《宪法》规定,行使解释宪法职权的是( )
A 最高人民法院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最高人民检察院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查看
单选
有段时间,班里几名女生因为传话走样产生误会,关系紧张,对此,付老师设计了“复制不走样”的游戏,游观结束后,一个学生这样写:“虽然是同一句话,但经过五个人的传话后
A 付老师注重教书育人 B 付老师注重方法创新 C 付老师注重严谨相待 D 付老师注重循循善诱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小学综合素质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