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问答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瑶族舞曲
【教学内容】欣赏《瑶族舞曲》
教学目标:
1.聆听《瑶族舞曲》,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
2.能用乐器演奏部分音乐主题.并能自选主题填词演唱。
教学重难点:体会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情绪,参与音乐实践。
教学工具:磁带、录音机、竖笛、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乐曲《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演奏),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刚才播放的是由民族管弦乐演奏的乐曲《瑶族舞曲》,旋律优美动听。说到瑶族,你能否说一说你对它的认识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三、欣赏教学
1.播放《瑶族舞曲》(扬琴与乐队)。
2.提问:乐曲的基本情绪如何?乐曲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有几个音乐主题?
3.师总结。
4.出示乐曲的两个音乐主题:主题a,主题b。
5.再次聆听主题a,b在曲中的演奏。思考:这两个主题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6.根据你对作品的理解,自选主题填词演唱。
7.组织学生表演。
四、总结
1.将本单元的欣赏曲目编上序号,填到与其相关的中国分省(区)地图中去。
2.将西南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作比较,说说它们的差异有哪些?
3.课堂小结。
4.播放歌曲《阿西里西》。
五、小结与作业
1.作实践与创造第四题。
2.讨论、比较后分析总结。
3.唱着歌曲走出教室。

正确答案
(1)优点:本教学课例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非常充实,逻辑严谨。在导入环节通过营造气氛。稳定学生的情绪。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播放由民族管弦乐器演奏的乐曲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乐曲。通过演唱及演奏熟悉音乐主题,进行音乐形象的联想,进一步了解乐曲。最后,通过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填词、排演,将欣赏、体验、创作融为一体,在实践中理解、表现音乐。
(2)缺点:教学目标未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且教学目标不完整,缺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过程过于“平铺直叙”,教师应善用音乐教学策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重视音乐情感体验,关注相互合作探究,加强学科综合实践,强调比较鉴别;教师要善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四、总结”环节中,播放《阿里西里》的意义不明确。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 )的出版标志着教学论的初步形成。
A 《普通教育学》 B 《大教学论》 C 《教育漫画》 D 《民主主义与教育》
查看
单选
“只有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有丰富多彩的人生感悟、正确的价值判断、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充满创造性与活力的人生表现。”这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 )目标。
A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 过程与方法 C 知识与技能 D 欣赏与体验
查看
单选
“导课时精心设计疑难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知识的天空中。”这是指导课的( )课堂组织形式。
A 温故导人 B 设疑导入 C 创境导入 D 机变导入
查看
单选
《白毛女》的主题取材自( )民歌《小白菜》《青阳传》等。
A 河南 B 河北 C 山西 D 山东
查看
单选
我国近现代作曲家冼星海先生的《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颂》是( )的独唱曲。
A 花腔男高音 B 男高音 C 男低音 D 男中音
查看
单选
下列哪一项不是确立音乐教学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
A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非教师,音乐目标的确立必须是以学生为出发点 B 行为动词应该是具体、明确、可测评的,不要出现抽象、空洞、笼统的词汇 C 行为方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单调乏味、缺少感情与活力的 D 行为程度应当面向少数尖子,而不是面向全体、面向大多数的最高标准
查看
单选
每小节有两个以上不同类型的单拍子组合起来的拍子叫( )。
A 变拍子 B 复拍子 C 混合拍子 D 单拍子
查看
单选
节拍是音的( )要素的体现。
A 音高 B 音色 C 力度 D 时值
查看
单选
《霓裳羽衣舞》是我国( )代著名舞蹈作品。
A 汉 B 唐 C 宋 D 元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下列哪一个和弦是大三和弦的第一转位?( )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音乐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