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问答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设计高中音乐合唱课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
教学内容: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15分)
(2)设计合唱课的基本教学环节。(20分)


正确答案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演唱合唱作品《半个月亮爬上来》,体会合唱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在合唱实践中逐步掌握歌唱中的艺术处理,正确运用呼吸,完成此合唱作品。提高合唱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学习歌曲高低声部旋律并带词演唱歌曲。
(2)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教师播放《半个月亮爬上来》的独唱和合唱音响资料,让学生对比独唱和合唱不同的表现方式。
(让学生第一时间感受此合唱的整体音响效果,听辨与独唱的不同之处,感受人声塑造出的和声的丰富色彩。会唱的可以小声跟唱)
(二)歌唱前的准备工作
1.开喉练习:采用歌曲主旋律练习
(1)打哈欠、气息练习
教师示范并提醒学生注意运用气息。开E1打哈欠的同时吸入气息,体会与平时说话时的不同感觉,并互相交流感受。
(2)发“u”“a”母音,体会喉咙打开的发声感觉。
(学生进一步体会喉头打开,运用气息发声)
2.音准、和声练习
(1)半音练习,选取合唱作品中的前八小节进行训练
(解决女高、女低、男高声部的半音音准问题)
(2)和声练习
主和弦一下属和弦一属和弦一主和弦的和声训练,并做出强弱的处理。
(练习并感受四部合唱.培养学生的和声感觉)
(三)作品排练
1.让学生根据歌词意境,探讨出分析、处理歌曲的意见;分段演唱计划;认识并处理好速度和力度;掌握好旋律线和换气点。
(营造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带领学生分段合唱此作品,注意提示学生要将练声的状态带入到排练的过程中。
(1)1-8小节女高、女低两声部。(注意倾听相互问的音准)
(2)加入男高、男低,注意有变化音的部分。
(3)四声部合唱前八小节.注意歌唱时互相倾听声音的均衡。
(4)9-14小节合唱训练
(5)15-22小节合唱训练。
(6)合唱整首乐曲,注意每段的速度及力度。
学生尝试自己处理作品,发挥他们自己的表演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想象力及创新能力。
(四)学生进行合唱表演
1.引导学生确立最佳艺术处理方案。
2.教师指挥班级合唱、
3.录音,并从录音中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五)作业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合唱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对比了独唱和合唱的区别,了解了不同声部的特点。这首歌虽然带有情歌的色彩,但更多的是表现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作业。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提示音乐开始的指挥动作是()。
A 击拍动作 B 反弹动作 C 保持动作 D 起拍动作
查看
单选
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在布拉格完成了《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他生活画
A 审美体验 B 创造性发展 C 社会交往 D 文化传承
查看
单选
下列为豫剧表演艺术家的是()。
A 袁雪芬 B 关肃霜 C 常香玉 D 严凤英
查看
单选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原名是()。
A 《阳关三叠》 B 《潇湘水云》 C 《夕阳箫鼓》 D 《高山流水》
查看
单选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课堂上,教师播放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聆听感受,有学生突然提出:“老师,那同时期外国的音
A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B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C 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D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查看
单选
“强力集团”又称“俄罗斯五人团”,是19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作曲家小组.成员包括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实际上,这五个人只有()
A 巴拉基列夫 B 鲍罗丁 C 穆索尔斯基 D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查看
单选
贺绿汀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下列不属于他的作品是()。
A 《四季歌》 B 《问》 C 《嘉陵江上》 D 《秋水伊人》
查看
单选
下列属于单乐章结构的乐曲体裁是()。
A 练习曲 B 交响曲 C 交响诗 D 序曲
查看
单选
同主音大小调(如C大调与C小调)在自然形式中有三个音级不同,它们是():
A 第Ⅲ、V、Ⅵ级 B 第Ⅲ、Ⅵ、Ⅶ级 C 第Ⅲ、Ⅳ、Ⅵ级 D 第Ⅲ、V、Ⅶ级
查看
单选
首创了返始咏叹调的是()。
A 亨德尔 B A?斯卡拉蒂 C 弗朗克 D 萨拉萨蒂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音乐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