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围绕“玩水”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要求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以及活动过程。

正确答案
玩水游戏(大班)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将生活中不能盛水的物品变为可以运水的工具,并在运水的游戏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活动准备
(1)四大箱水,四个大盆,幼儿每人一个箩筐;
(2)幼儿操作材料:盆、桶、瓶、针管、薄膜纸、塑料袋、盒、有洞的盆、瓶、桶、没盖没底的矿泉水瓶、白纸、塑料膜、有小洞的塑料袋、小箩筐、漏斗、漏网、橡皮泥;
(3)辅助材料:皮筋、各种大小的瓶盖、塑料纸、透明胶、剪刀、毛线、泡沫、布等。
(三)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幼儿第一次探索
(1)导入活动,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师:这里有一些材料,请小朋友们玩一玩,试一试它们能不能装水不漏出来,把可以装水的放在这边,不能装水的放在那边,每一种材料都要去试一试。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呀?
幼:不挤在一起、卷袖子、尽量不把水洒在外面等。(幼儿分散尝试每一种材料是否能装水并分类)
(2)集体验证,发现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哪些工具可以装水?
2.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再次探索,教师指导
(1)提出问题
师:为什么这边的桶、盆不能装水呢?
幼:(你一言我一语)桶上有洞、会漏;塑料袋是破的,水都漏出来了……
师:能不能想想办法让他们可以装水而且不漏水呢?这里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说不定它们可以帮你的忙呢!大家多试几种材料,多想几种办法,看看哪个办法行得通,把你改装成功的工具放在自己的箩筐里,一会儿介绍给其他的小朋友。
(2)幼儿操作,鼓励幼儿互相合作,教师可给予指导帮助A小朋友拿着小箩筐:“这个洞太多了,怎么办呢?咦,我拿塑料纸垫在里面试试看呢!”B小朋友拿着没盖没底的塑料瓶到处找合适的盖子;C小朋友拿透明胶带在补桶上的洞;D小朋友找E小朋友帮忙拿着塑料袋用皮筋扎上面的小洞;等等。
(3)请幼儿展示改装成功的作品,交流介绍自己的好办法“大家想了很多的办法让漏水的工具也可以装水了,那你愿意把你改装成功的工具介绍给大家吗?”(由于幼儿有了亲身的体验,他们争先恐后地要介绍自己改装成功的工具)F小朋友说:“漏斗下面漏水,我拿东西堵住不漏水了,还可以用胶带贴、用纸包……”G小朋友高高举起箩筐里的瓶子:“看!这个没有底没有盖的瓶用塑料纸包底,再用皮筋绑住也不漏水了。”H小朋友说:“有洞的盒子可以用泡沫贴住洞口……”他们想到了很多种方法,得意地展示着自己改装成功的工具。
3.用自己改装的工具做运水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
(1)提出要求,讨论要注意的事情
“刚才我们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让这些漏水的工具也能装水了,那我们用这些自己改装成功的工具把水运到那边的盆里好吗?大家要注意可以互相帮忙、水尽量不要漏在外面:”
(2)幼儿自由结伴做运水游戏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小班幼儿看木偶剧表演时,看到“老虎”会感到害怕。这说明幼儿的( )
A 想象脱离现实 B 想象与现实混淆 C 想象容易受情绪影响 D 想象内容零散
查看
单选
强强能理解3个皮球和1个皮球合起来是4个皮球,但不能理解“3+1=4”。这说明幼儿思维的特点是( )。
A 行动性 B 具体性 C 抽象性 D 简单性
查看
单选
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既是课程评价对象,又是课程评价主体的是( )
A 教师和家长 B 管理人员和教师 C 教师和儿童 D 管理人员和儿童
查看
单选
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是( )
A 0~1岁 B 1—3岁 C 3—6岁 D 5~6岁
查看
单选
在幼儿入小学后,有的新生在老师询问作业时,很轻松的说:“我不喜欢做。”“昨天,爸爸带我去姥姥家了,所以我没写。”这种现象要求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 )
A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B 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 C 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D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查看
单选
下列对于多动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B 某种神经递质的缺陷可诱发该病 C 神经髓鞘发育落后可诱发该病 D 营养不良可诱发该病
查看
单选
下列关于幼儿游戏活动区的布置,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阅读为主的图书区可与“娃娃家”放在一起 B 自选游戏环境的创设是由教师进行的 C 可在积木区提供一些人偶、小动物、交通工具模型等辅助材料 D 娃娃家应该是完全敞开式,让每个人都能看到里面有什么
查看
单选
受到别人嘲笑而感到不愉快,对活动的成败感到自豪、焦虑,对别人的怀疑和妒忌等,是与( )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A 思维 B 自我意识 C 想象 D 记忆
查看
单选
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
A 生理的需要 B 情绪表达性需要 C 自我调节性需要 D 社会性需要
查看
单选
儿童坚持性发生明显质变的年龄约在( )
A 3~4岁 B 4~5岁 C 5~6岁 D 6岁以后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