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活动设计题 请根据下面的素材,设计一个中班科学活动方案,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周一早上的早操活动后.中一班的幼儿被灌木丛里的什么东西吸引住了,很多小朋友都睁大眼睛盯着灌木丛看,老师走近一看,原来灌木丛里有很多蜗牛,因为最近刚下过雨,蜗牛都出来了。有个幼儿大喊一声“蜗牛”,“在哪在哪我来看看。”,很多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去看,有一个胆大的幼儿直接抓住了一只蜗牛,其他小朋友迅速围了过去,一起讨论着,想摸又不敢摸。

正确答案
中班科学活动:小蜗牛大秘密 一、活动目标
1.乐于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知道蜗牛的主要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
二、活动准备
蜗牛若干只,透明塑料箱若干,蜗牛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PPT。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今天请来了你们特别喜欢的小动物,你们来猜一猜它是谁吧教师出谜语“说他是头牛,无法拉车走。说他力气小,却能背屋跑”。
2.活动发展
(1)幼儿分成小组观察蜗牛的身体特征,一组一只用透明塑料箱装的蜗牛,便于幼儿观察。
(2)幼儿先自由观察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教师引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
①蜗牛的身上有什么
②蜗牛的头上有什么有几对触角触角有什么作用
③蜗牛有没有眼睛、嘴巴
④蜗牛有没有脚蜗牛是怎么行动的
⑤教师总结蜗牛的形态特征:蜗牛身背螺旋形的贝壳,有2对触角,大的1对顶端有眼睛,头上有一个似针眼大小的口,口内具有齿舌,可用以磨碎食物,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6)教师讲述蜗牛的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在夜间活动,主要以植物的茎叶、花果及根为食,是农业害虫之一。
3.活动结束
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蜗牛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四、活动延伸
把蜗牛放入科学区,让幼儿饲养、观察一段时间。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关键是()。
A 掌握数的顺序 B 知道数的实际意义 C 掌握数的组成 D 能辨数
查看
单选
3~5岁的幼儿常常自己造词,出现“造词现象”,这说明()。
A 幼儿词汇贫乏,词义掌握不确切 B 幼儿的词汇量在不断增加 C 幼儿的智力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D 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增强
查看
单选
与幼儿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相联系的是()。
A 幼儿开始对自己进行评价 B 幼儿言语的发展 C 幼儿开始知道自己的长相 D 幼儿开始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查看
单选
教师组织孩子记忆一组材料时,会引导他们进行分类记忆。这种记忆策略属于()。
A 视觉复述策略 B 特征复合策略 C 复述策略 D 组织性策略
查看
单选
幼儿不敢一个人睡,因为怕黑夜里有大灰狼,这属于()。
A 本能的恐惧 B 预测性恐惧 C 怯生 D 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查看
单选
孩子一出生就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是()。
A 能力类型的差异 B 兴趣类型的差异 C 气质类型的差异 D 性格类型的差异
查看
单选
下列概念中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关的是()。
A 强化 B 社会交往 C 同化 D 最近发展区
查看
单选
老师在讲故事时,经常会用不同的语气、语速来表现故事中不同的角色,这样做是为了引起幼儿的()。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注意转移
查看
单选
儿童在陌生情境中,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去探究周围环境。母亲离开时产生分离焦虑,探究活动明显减少。忧伤时易于被陌生人安慰,但母亲安慰更有效。这是()儿童的表现
A 回避型依恋 B 安全型依恋 C 反抗型依恋 D 迟钝型依恋
查看
单选
1929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进行了“双生子爬梯实验”,实验结果说明: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显著。
A 遗传素质 B 家庭教育 C 文化环境 D 生理成熟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