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写作题 材料一:汉朝董玉云:“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意思是冬天是一年的多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多余时间,下雨的日子是平时的多余时间。”这些时间正好可以用来读书。
材料二:《三余图》款识:三余图。白石老人三余云: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此白石之三余也。文光先生雅意。八十六岁白石,丙戊。钤印:齐白石、悔鸟堂、鬼神传之非人工。
齐白石画鱼比画虾画蟹更加写意,因鱼与人的关系较虾蟹更密切,有着"无常形有常理的特点"易于把握。鱼有很多可借喻的因素,如"年年有鱼",鲍鱼可喻"长寿有鱼",金鱼可喻"金钱有余"等等,其美好且吉祥的文化涵义也是文人墨客喜好之缘由。
《三余图》构图简洁,齐白石自题篆书"三余图",画面底部绘三条大小迥异的游鱼与自书相呼应。古之"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而齐白石谓"三余"则为"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将画画、写字、作诗、睡觉日常生活所做的事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齐白石画鱼不画水,而是通过鱼的摆动和对鱼身、鱼尾等墨色的变化和空白的处理使画面充满生气,使人产生鱼在游动的虚拟效果。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篇论说文,不少于1000字。

正确答案
1.“将画画、写字、作诗、睡觉日常生活所做的事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注意直接经验,教育与生活。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意思是冬天是一年的多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多余时间,下雨的日子是平时的多余时间。” —— 珍惜闲暇时间。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李老师带领学生到社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域文化,回校后指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并开发了以本土文化为题材的课程资源。李老师的教育观是( ) 。
A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B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导 C 教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 D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查看
单选
授课过程中,李老师始终坐在讲台上操作多媒体,以展示课前准备的精美课件。从教师观的角度看李老师的教学行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 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B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C 忽视了课堂效果的提升 D 忽视了教师的创造性
查看
单选
吴老师将“基于现象和过程”可视化的学习原理与学情相结合,提出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在“家观排识”与“微观探析”之间搭建桥梁的教学主张,并总结出指导学生展开微型实验设计
A 丰富课程资源 B 改善师生关系 C 优化教学策略 D 注重学习体验
查看
单选
下课铃响了,按照教学设计还有一个教学环节没有实施,钱老师就延长了5分钟。钱老师的做法() 。
A 恰当,保证了学习的基本容量 B 不恰当,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风格 C 恰当,遵守了教学的基本规范 D 不恰当,漠视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查看
单选
小秦是某初中二年级学生。父亲稍不顺心就对他进行打骂,甚至拿烟头烫他。学校了解情况后,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对小秦的父亲给予警告或处分 B 对小秦的父亲给子训诫并罚款 C 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D 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或者诉讼
查看
单选
为满足中小学法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某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一套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法治教育趣味丛书。对于该丛书的出版,国家应当给予() 。
A 扶持 B 奖励 C 保障 D 审定
查看
单选
张某大学毕业后作为志愿者到农村地区学校任教两年。随后,张某又应聘到一所公立学校连续工作了6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张某的工龄应为() 。
A 10年 B 8年 C 7年 D 6年
查看
单选
多年来,谭老师精心记录了本校毕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和升职情况,每当学校需要,谭老师总能非常方便地找到相关学生帮忙。谭老师所犯的错误是( ) 。
A 权欲型错误 B 物欲型错误 C 名欲型错误 D 情欲型错误
查看
单选
上课铃响后,侯老师看到赵亮同学衣衫不整地跑进教室,就叫住他说:“快把衣服穿好,怎么不扣扣子呢”赵亮刚想反驳,抬头看到侯老师整洁的衣着,便迅速地扣好了扣子。这体现
A 被动性 B 实在性 C 内在性 D 中介性
查看
单选
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是世界历史谱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尊重和包容不同文明及其发展历史,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准则。下列古代文明中,产生的寓言经后人加工结集为《伊索
A 古埃及文明 B 苏美尔文明 C 古希腊文明 D 古罗马文明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综合素质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