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材料分析题 材料:
2020年1月24日,正值大年三十,准备开车回乡下与父母团聚的王老师接到了居委会的疫情防控电话,二话没说立即报名了社区志愿服务岗位,主动承担防疫值班工作。值班期间,王老师耐心细致地做好防疫宣传和小区进出人员的排查,帮助邻居订购生活物品。他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每天询问、记录、上报班上学生的动向、身体情况,并叮嘱、指导他们做好防护。因为疫情,学生不能正常到校上课。初次线上教学的王老师遇到了设备、网络、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许多困难,他便就地取材,自制教学用具,布置好“直播间”。为了保证教学效果,王老师精心设计和讲解直播课,引导学生互动。他还建立了班级学习群,引导大家讨论,气氛特别活跃。王老师坚持在线批改作业,并关注学生们的心理状况。
他调侃自己是“新晋十八线主播”“又学到了许多新技能”。总结会上,王老师说:“我是党员,要起到带头作用。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行为。

正确答案
王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他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①王老师践行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材料中,疫情值班期间王老师主动通过微信等方式询问激励学生的情况,体现了关爱学生的要求。
②王老师践行了“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热爱祖国和人民。材料中,王老师报名社区志愿服务,细致做好宣传工作等系列行为,体现了爱国守法的要求。
③王老师践行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材料中,王老师在疫情期间没有退缩,而是主动承担起责任,就地取材,自制教学用具等保证学生学习,体现了爱岗敬业的要求。
总之,材料中王老师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李老师带领学生到社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域文化,回校后指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并开发了以本土文化为题材的课程资源。李老师的教育观是( ) 。
A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B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导 C 教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 D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查看
单选
授课过程中,李老师始终坐在讲台上操作多媒体,以展示课前准备的精美课件。从教师观的角度看李老师的教学行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 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B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C 忽视了课堂效果的提升 D 忽视了教师的创造性
查看
单选
吴老师将“基于现象和过程”可视化的学习原理与学情相结合,提出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在“家观排识”与“微观探析”之间搭建桥梁的教学主张,并总结出指导学生展开微型实验设计
A 丰富课程资源 B 改善师生关系 C 优化教学策略 D 注重学习体验
查看
单选
下课铃响了,按照教学设计还有一个教学环节没有实施,钱老师就延长了5分钟。钱老师的做法() 。
A 恰当,保证了学习的基本容量 B 不恰当,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风格 C 恰当,遵守了教学的基本规范 D 不恰当,漠视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查看
单选
小秦是某初中二年级学生。父亲稍不顺心就对他进行打骂,甚至拿烟头烫他。学校了解情况后,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对小秦的父亲给予警告或处分 B 对小秦的父亲给子训诫并罚款 C 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D 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或者诉讼
查看
单选
为满足中小学法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某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一套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法治教育趣味丛书。对于该丛书的出版,国家应当给予() 。
A 扶持 B 奖励 C 保障 D 审定
查看
单选
张某大学毕业后作为志愿者到农村地区学校任教两年。随后,张某又应聘到一所公立学校连续工作了6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张某的工龄应为() 。
A 10年 B 8年 C 7年 D 6年
查看
单选
多年来,谭老师精心记录了本校毕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和升职情况,每当学校需要,谭老师总能非常方便地找到相关学生帮忙。谭老师所犯的错误是( ) 。
A 权欲型错误 B 物欲型错误 C 名欲型错误 D 情欲型错误
查看
单选
上课铃响后,侯老师看到赵亮同学衣衫不整地跑进教室,就叫住他说:“快把衣服穿好,怎么不扣扣子呢”赵亮刚想反驳,抬头看到侯老师整洁的衣着,便迅速地扣好了扣子。这体现
A 被动性 B 实在性 C 内在性 D 中介性
查看
单选
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是世界历史谱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尊重和包容不同文明及其发展历史,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准则。下列古代文明中,产生的寓言经后人加工结集为《伊索
A 古埃及文明 B 苏美尔文明 C 古希腊文明 D 古罗马文明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综合素质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