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材料分析题 材料:
董老师和王老师是师徒关系。有一次上课时,王老师发现一个细节:董老师从头到尾都拿着教科书,而且授课过程中还时不时瞄上几眼。
经过观察,王老师发现师傅瞄的并不是教科书本身的内容,而是她事先就粘贴在书中的小纸片。通常,董老师会在分析这篇课文的单词或句型时看一眼,在讲到有关课文的文化背景时看一眼,又或是在讲评学生作业时看一眼。这些纸片上都记的啥呢
课后,得到董老师允许,王老师翻看了师傅所使用的教科书中的小纸片,发现这些纸片主要分为三类:绿色纸片是知识拓展类,黄色纸片是考点讲解类,蓝色纸片是错题分析类。王老师向董老师请教:“这样的小纸片密密麻麻,会不会不利于教学知识的系统梳理”董老师回答道到:“不会呀, 这是在分析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想出来的方法。其中,知识拓展类纸片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的连贯性、整体性问题,考点讲解类纸片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的理解性、应用性问题,错题分析类纸片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的巩固性、综合性问题。所以,咱们的教学不仅要观察可以怎么做,还需要去琢磨为什么这样做。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董老师的教育行为。

正确答案
该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符合新课程下的教师观的要求。
①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材料中董老师分析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整理出知识卡片,观察和琢磨怎样教学,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体现了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材料中董老师通过分析学生学情,帮助学生解决各类知识问题,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③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材料中董老师使用各类纸片,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材料中董老师行为符合教师观的要求。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李老师带领学生到社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域文化,回校后指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并开发了以本土文化为题材的课程资源。李老师的教育观是( ) 。
A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B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导 C 教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 D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查看
单选
授课过程中,李老师始终坐在讲台上操作多媒体,以展示课前准备的精美课件。从教师观的角度看李老师的教学行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 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B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C 忽视了课堂效果的提升 D 忽视了教师的创造性
查看
单选
吴老师将“基于现象和过程”可视化的学习原理与学情相结合,提出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在“家观排识”与“微观探析”之间搭建桥梁的教学主张,并总结出指导学生展开微型实验设计
A 丰富课程资源 B 改善师生关系 C 优化教学策略 D 注重学习体验
查看
单选
下课铃响了,按照教学设计还有一个教学环节没有实施,钱老师就延长了5分钟。钱老师的做法() 。
A 恰当,保证了学习的基本容量 B 不恰当,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风格 C 恰当,遵守了教学的基本规范 D 不恰当,漠视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查看
单选
小秦是某初中二年级学生。父亲稍不顺心就对他进行打骂,甚至拿烟头烫他。学校了解情况后,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对小秦的父亲给予警告或处分 B 对小秦的父亲给子训诫并罚款 C 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D 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或者诉讼
查看
单选
为满足中小学法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某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一套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法治教育趣味丛书。对于该丛书的出版,国家应当给予() 。
A 扶持 B 奖励 C 保障 D 审定
查看
单选
张某大学毕业后作为志愿者到农村地区学校任教两年。随后,张某又应聘到一所公立学校连续工作了6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张某的工龄应为() 。
A 10年 B 8年 C 7年 D 6年
查看
单选
多年来,谭老师精心记录了本校毕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和升职情况,每当学校需要,谭老师总能非常方便地找到相关学生帮忙。谭老师所犯的错误是( ) 。
A 权欲型错误 B 物欲型错误 C 名欲型错误 D 情欲型错误
查看
单选
上课铃响后,侯老师看到赵亮同学衣衫不整地跑进教室,就叫住他说:“快把衣服穿好,怎么不扣扣子呢”赵亮刚想反驳,抬头看到侯老师整洁的衣着,便迅速地扣好了扣子。这体现
A 被动性 B 实在性 C 内在性 D 中介性
查看
单选
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是世界历史谱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尊重和包容不同文明及其发展历史,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准则。下列古代文明中,产生的寓言经后人加工结集为《伊索
A 古埃及文明 B 苏美尔文明 C 古希腊文明 D 古罗马文明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综合素质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