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问答题 课文19-21节选:《哈姆莱特》

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理清人物关系,结合人物语言,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
教学片段:
(一) 回顾情节,引入新课学生口述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教师由名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切入名著《哈姆莱特》,继续学习。
(二)研读课文,探讨交流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自由朗读文中人物的语言,对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做好批注,分享感受。
第一,理清情人物关系:1.学生口述剧情梗概,理清故事人物关系,介绍其中的主要人物。2.师生交流,明确: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既是叔侄,又有着杀父之仇,所以又是仇人;哈姆莱特与王后乔特鲁德是母子,又有着母嫁仇敌的隔阂;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是恋人;御前大臣波洛涅斯是克劳狄斯的帮凶,又是哈姆莱特恋人奥菲利娅的父亲。3.学生思考作者设置如此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的意图,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哈姆莱特的复仇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环境。亲情、爱情、友情都很难维系,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正是因为有如此复杂的关系,才有了戏剧的重重矛盾冲突,戏剧的故事情节才显得更加曲折而有趣,人物的形象才更加鲜明。第二,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1.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自己对哈姆莱特的整体印象,对其复杂的个性有初步的认知。2.小组合作探究,针对哈姆莱特的内心独白进行分析,思考哈姆莱特对生命意义所做的思索。3.师生总结这段内心独白所反映的人文主义思想,体会其暴露出的黑暗社会。4.根据背景与情节分析,小组讨论哈姆莱特具有的个性特征,明确哈姆莱特富于理想、敢于行动却又延宕迟疑的性格特点。
(三)升华感悟,提高认知
1. 教师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感受。
2.学生表演课本剧,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刷题小程序
中学语文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