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简答题: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下面是一节物理课“摩擦力”的教学实录(摘要):
一、新课导入
师:这节课我给大家带来几条小泥鳅,长得虽然不好看但却很有趣。哪个同学能帮我抓出来呢?(三名同学都没有抓住)
师:想一想,为什么泥鳅这么难抓啊?(同学们议论纷纷)
(接着教师又拿出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各一双)
师:如果老师要参加100米赛跑,你会选哪一双鞋呢?如果我要溜冰你又会帮我如何选择呢?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同学们又热烈讨论)
师:大家看个小实验(课件演示):让毛刷从平面上刷过,你观察到什么?
众生:毛刷向右刷过刷毛向左倾斜,说明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小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二、深化学习
师: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几个因素有关呢?请大家用手正向和反向摸狗尾巴草,看有什么不同感受?再看播放的视频,然后讨论。(视频显示:在光滑的和在粗糙的地面上拉着大小及重量不同的物体,弹簧秤测试出各自的摩擦力)
众生:(广泛争论后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三、知识应用
师: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我们如何利用或克服摩擦力?
众生: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下雪天,路滑,撒些炉灰增加摩擦力防滑;拿起一个杯子,靠的就是手与杯子之间的摩擦力……机器零件之间的摩擦是有害的,加润滑油可以减少摩擦力……
四、布置作业
请发现生活中与摩擦力有关的问题,提出利用或克服摩擦力的措施和建议。
[问题]请运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理论,对该物理教师的教学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该教师较好地遵循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依据学生掌握知识需要经过的四个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感知阶段:教师通过让学生抓小泥鳅,又通过比较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鞋,还通过实际体验抓摸狗尾巴草,观看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2)理解阶段:教师通过讲授和演示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摩擦力的定义以及影响因素,使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了摩擦力的原理。
(3)巩固阶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摩擦力的利与弊,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并以归纳和总结的方式,巩固了所学内容。
(4)运用阶段:教师通过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系统阐述绅士教育思想的近代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查看
单选
在教育研究上反对思辨,主张定量、实证研究,提倡“科学化”的教育理论派别是( )
A 实验教育学 B 文化教育学 C 批判教育学 D 制度教育学
查看
单选
认为教育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模仿这一本能的观点是( )
A 神话起源说 B 生物起源说 C 心理起源说 D 交往起源说
查看
单选
封建社会“等级制”的学制主要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制约?( )
A 社会生产力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传统 D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查看
单选
小明的妈妈为确保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入学之前就迫使小明学小学二年级的课程。这样做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征?( )
A 阶段性 B 不平衡性 C 互补性 D 个别差异性
查看
单选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明确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A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查看
单选
为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田老师私下查看了学生手机和日记。这种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
A 荣誉权 B 受教育权 C 隐私权 D 健康权
查看
单选
林老师通过创建良好的班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林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一课程的特点?( )
A 活动课程 B 隐眭课程 C 综合课程 D 选修课程
查看
单选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所倡导的形成性评价旨在( )
A 对学生进行甄别排序 B 诊断学生的学习基础 C 考查学生学习的终结效果 D 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查看
单选
学习“圆的初步认识”时,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问题: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在操场上玩一个游戏——抢红旗。我把一面小红旗插在场地上,口令发出后,大家一起去夺红旗,全班同学该
A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 巩固性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查看
刷题小程序
教育理论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