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在这节课中主要贯彻了以下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马老师在带领学生认识“圆”的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然后适时地出示课件,将学生思维中可以滚动的形状按照“三角形一正多边形一圆形”的发展脉络直观地用课件图形一一演示出来,并在演示中进行必要的补充讲解和说明。
(2)启发性原则。马老师设置问题情境,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马老师依次抛出“为什么车轮都设计成圆形的?”“为什么圆形的车轮光滑、不震动、跑得快?一‘要正多少边形做车轮才会不颠簸?”“什么是圆?”等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点拨、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3)循序渐进原则。马老师从“为什么车轮都设计成圆形的?”这个问题人手,引导学生探究车轮圆形设计的必然性,进而论证三角形、正多边形都不适合做车轮,渐渐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正多边形边数越多越平稳,最后得出“圆”的定义。由此可见,马老师是按照学生认知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