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案例:
下面是两位中学教师关于“原电池”的教学过程实录。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课堂引入】你曾亲身体验趣味实验的神奇吗?你有积极参与趣味实验的兴趣吗?那么请你来亲身体验吧。
【学生】学生用舌尖感受水果电池的电流。
【老师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吗,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有麻麻的感觉,好像有电。
【课堂投影】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实验,引导学生做如下实验。
第一步: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第二步: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第三步:在导线中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
【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步骤,善于提问、善于分析总结,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1)电流表为什么偏向铜?
(2)导线连起来后为什么铜极上有气泡?
(3)电极移动为什么电流表会有变化?……
【课堂投影】利用flash动画向学生展示原电池工作的微观机理。
【得出结论】原电池形成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氧化剂。
【课堂过渡】明白了原电池工作原理,但是原电池形成条件又是怎样呢?
【学生实验】组建四个小组,分别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
【实验结论】四个小组经过认真的实验和分析,通过讨论交流,最终得出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王老师的教学实录?
【视频】播放水果电池充电?
【提示】这个视频你看到了什么?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一般都伴随着能量的产生,有的转化为热能,有的转化为光能,这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进行转换的呢?
【板书】一、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过渡】原电池究竟是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呢?今天让我们走上科学的探索之路,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实验。
【实验】我们一起看以下四组实验现象:第一个实验是将锌片放入硫酸溶液中;第二个实验是将铜片放入硫酸溶液;第三个实验是将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硫酸溶液中:第四个实验是将锌片和铜片接触放入硫酸溶液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设问】大家就各个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生1】第一个实验锌片放入硫酸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锌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氢气。
【生2】第二个实验铜片放入硫酸溶液无气泡产生,是因为铜不活泼,不能置换出氢气。
【生3】第三个实验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硫酸溶液中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没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锌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氢气,铜不活泼,不能置换出氢气。
【生4】第四个实验是将锌片和铜片接触放入硫酸溶液中,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上没有气泡产生,应该是铜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
【生5】如果可能是铜与硫酸反应,那么实验中有Cu2+,溶液应该变为蓝色,但是实验中溶液没有变成蓝色.所以应该是锌与硫酸发生反应。
【老师】学生对前三个实验的解释很正确,那么对于第四个实验,有学生说是锌与硫酸发生反应。那么为什么在铜片上产生了气泡.而不是在锌片。
【学生讨论】因为锌把电子转移到铜片上。
【提问】电子从何而来?电子是从溶液传递还是锌片与铜片的接触点传递的呢?
【回答】是接触点传递的,如果是溶液传递的,电子应该可以传递到铜的表面的,第三个实验应该铜片表面会产生气泡。
【讲述】如果有电子的移动就应该会有电流,那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呢?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在导线之间接入灯泡。平行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注意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电流的产生原理。
【多媒体展示】Cu-Zn原电池闭合状态下微观粒子运动的动画模拟与实验4相似.并展示Cu片、Zn片上得失电子的反应式。
【讲述】在这个装置中锌片失去电子、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传递给铜片,溶液中的H+在铜片的表面得到电子变成氢气,该装置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外电路产生了电流,电子由Zn片流出,产生了电能?
【过渡】原电池的组成部分有哪些?那么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怎样的呢?(改变实验的一个因子)


【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实验中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①电极材料:同种电极与不同种电极;②电解质溶液:电解质与非电解质;③通络:闭合回路的形成。暗示以此确定设计实验的探究方向。
【讲解】上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那么,原电池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也即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探究一】电极的探究?
【探究二】电路的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总结汇报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得出结论?
【板书】略。

正确答案
(1)两位老师在化学课堂上所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观察一演示法、讨论法和探究法。
李老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运用了实验导入、化学史导入、录像导入等多种导入方法相结合的导入方式,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王老师在讲解原电池的组成部分和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知识时运用了对比实验.改变实验中的一个因子来看实验结果,探究过程清晰明了,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
(2)化学课堂导人的要求有科学性原则、相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适度性原则。
(3)化学课堂中实验探究的基本教学思路为:问题—探究—反思。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化学学科教学要以( )为本。
A A、教科书 B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 C、人的全面发展 D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查看
单选
CO2应有四种基本振动形式,则它的红外光谱图应有( )个峰。
A A、1 B B、2 C C、3 D D、4
查看
单选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②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③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④不能自
A A、①②③④ B B、③④ C C、③④⑤ D D、④
查看
单选
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属于高中化学课程的( )目标。
A A、过程与方法 B B、知识与技能 C C、知识与能力 D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查看
单选
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
A A、化学教材 B B、化学教学实践 C C、化学教师 D D、化学教学系统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离子数目没有变化的是( )。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 )。 ①高沸点②能溶于水? ③水溶液能导电④低熔点? ⑤熔融状态不导电
A A、①②③ B B、③④⑤ C C、①④⑤ D D、②③⑤
查看
单选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的CAI指的是( )。
A A、计算机辅助学习 B B、计算机辅助教学 C C、计算机辅助管理 D D、计算机辅助设计
查看
单选
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 B B、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 C C、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 D D、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
查看
单选
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 )。
A A、讨论法 B B、自学 C C、讲授法 D D、探究法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化学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