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乙酸的分子式和结构式,理解羧基的结构特点;
②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
③能够初步熟悉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的有关操作。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展示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及实物,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
②采用复习回忆法及实验验证法学习乙酸的酸性;
③利用实验探究、设疑引导学生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明确酯化反应的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思维能力;
②能够通过乙酸用途等的学习,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点:①乙酸的酸性;②乙酸的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乙酸酯化反应的实质。
(4)教学过程
[导人一设疑激趣导人]
上节课我们学习乙醇的结构和一些重要的性质,知道它是酒的主要成分。那你又是否知道:为什么酒的年份越长味道就越香 厨师烧鱼时加醋并加点酒,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知道其中的奥妙。
[新课讲授]
I.展示无水乙酸样品,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和气味)。
Ⅱ.展示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让学生总结乙酸的化学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Ⅲ.根据结构决定性质,带领学生通过几个小实验研究一下乙酸的化学性质。
[师]根据初中已学知识,大家说说乙酸有什么性质
[生]弱酸性。
[师]根据下列药品,设计实验证明乙酸具有酸性。
药品:镁条、NaOH溶液、Na2CO3粉末、乙酸溶液、酚酞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实验一]乙酸与镁的反应
[实验二]乙酸与碳酸钠的反应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写反应的方程式引导学生得出乙酸具有酸性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的结论.
教师再次提问,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学生提出NaOH,进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
[归纳]通过前面几个小实验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活泼金属、碱、盐等物质发生反应。乙酸的酸性比硫酸、盐酸等的酸性弱,但比碳酸的酸性强。
观看“除去水垢”漫画.说出其中的道理.
观看漫画“喝醋解酒”,引出酯化反应的实验。并做演示实验。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提问与讲解、小组讨论、动画演示等方式对酯化反应的原理、实验现象及原因、注意事项呈现在课堂上.
教师讲解乙酸的用途.
[巩固提高]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拓展知识点.
[小结]
学生和老师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
(5)催化剂;吸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