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活动设计题 老师发现,大班的孩子们在玩买卖的游戏时,不管物品的价格多少总是随的付款和收款,比如:3元钱的东西,孩子们总是会拿1元,5元,10元的代钱币付钱。有的幼儿不计算总和,不管多少钱都随意给钱,收款的幼儿也随意收下。
针对幼儿这一问题,设计教育活动。要求写出设计思路,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正确答案
活动名称: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
活动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面值。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在游戏中使用人民币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的购物经验和对人民币的初步了解。
2.物质准备:动画片视频、人民币道具、课件ppt、各种商品道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动画片《小熊逛超市》,并设置问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小熊想买蜂蜜和蛋糕,是用什么才能买到这些东西呢?哪位小朋友踊跃发言呢?(幼儿自由发言)
二、认识人民币
1.教师出示课件,组织幼儿观察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同时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人民币的种类(包括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颜色。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钱嘛?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2.引导幼儿分别观察人民币正面和反面的图案和数字。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人民币的数字和颜色图案来区分和辨别人民币。
三、使用人民币
出示一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最好每人能买到一个玩具。)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一会儿,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还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货币,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四、总结反思,延伸探究。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教育宝宝要养成节约用钱,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
2、请宝宝回家和爸爸妈妈到商店看一看,商店物品的价钱大约是多少钱,可以试着自己尝试购物。
设计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购买任何东西都需要用到人民币。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能够正确的认识一些货币的面值,并了解使用货币购物的常识,懂得合理消费,初步树立购物的意识。同时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现象和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使数学教育更加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满足( )。
A 家长的教育要求 B 上级领导的要求 C 小学的教育要求 D 幼儿发展的需求
查看
单选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是让他们( )。
A 多交流多表达 B 多模仿别人说话 C 多认字多写字 D 多背诵经典
查看
单选
制定一日活动计划主要是依据( )。
A 社会发展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B 当地文化特点和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状况 C 本周计划和本班幼儿兴趣与需要 D 幼儿园和班级的学期计划
查看
单选
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方式是( )。
A 听老师讲课 B 阅读图书 C 实际操作 D 看他人如何做
查看
单选
建立良好幼师关系的前提是( )。
A 传授丰富的知识 B 尊重理解幼儿 C 不批评幼儿 D 满足幼儿的一切需求
查看
单选
通过分析幼儿手工成果来了解其心理的方法是( )。
A 调查法 B 自然观察法 C 实验法 D 作品分析法
查看
单选
某一时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的发展最为迅速,儿童心理发展的这个时期被称为( )。
A 反抗期 B 敏感期 C 转折期 D 危机期
查看
单选
与婴儿最初的情绪反应相关联的是( )。
A 生理的需要 B 归属和爱的需要 C 尊重的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查看
单选
在幼儿记忆活动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 有意记忆 B 语调记忆 C 形象记忆 D 意义记忆
查看
单选
有些幼儿经常看电视上的暴力镜头,其攻击行为会明显增加,这是因为电视的暴力内容对幼儿攻击行为的习惯起到( )。
A 定势作用 B 惩罚作用 C 依赖作用 D 榜样作用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