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问答题 在开展“烧烤店”游戏前,大一班的李老师加班加点为幼儿准备了烧烤架、烧烤夹,以及各种逼真的“鱼丸”“香肠”等食材:大二班王老师没有直接投放材料,而是与幼儿商量,并支持他们自己去寻找、搜集所需材料,幼儿游戏情景分别见图1(大一班)和图2(大二班)

问题:
(1)哪位教师的做法更恰当?(4分)
(2)请分别对两位教师的做法进行评析。(16分)

正确答案
(1)大二班王老师的做法更恰当。理由如下:材料中“烧烤店”的游戏属于角色游戏,大班幼儿角色游戏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并有计划的游戏。材料中大一班的老师虽然用心准备了游戏材料,但是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自主性,限制了幼儿在游戏中想象力的发展,因此是不恰当的。大二班王老师没有直接投放材料,而是与幼儿商量、支持他们去寻找和收集材料的做法更符合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因此王老师的做法更恰当。
(2)①李老师的做法不恰当。首先,游戏是幼儿在假象的情景下反映现实生活,具体表现为以物代物、以人代人。大一班的李老师在游戏时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太逼真,不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其次,游戏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游戏中的材料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来提供。大一班的李老师没有了解幼儿的想法而是直接为幼儿来提供材料符合幼儿游戏自主性的特点的要求。最后,李老师投放的材料过于逼真,缺少了可探索性和可操作性,不利于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②王老师的做法恰当,符合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有利于幼儿游戏的开展。首先,王老师的做法有利于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同时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材料中,王老师与幼儿商量、支持他们自己去寻找,收集所需材料的做法能够使幼儿更主动积极的参与游戏中,同时通过自己寻找材料的方式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其次,王老师的做法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同时激发幼儿在游戏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材料中王老师并没有直接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合适的材料,而是让幼儿自己寻找,能够使幼儿大胆的结合生活经验并且展开想象,从生活中挖掘和发现合适的材料进行游戏。最后,王老师的做法符合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启发性、操作性、探索性的要求。材料中王老师让幼儿自行寻找的材料,如树叶、签子等均来自于生活中,有趣、可变、可操作,不仅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也能够让幼儿自主地进行设计制作。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幼儿认真完整的听完老师讲的故事,这一现象反映了幼儿注意的什么特征?( )
A A.注意的选择性 B B.注意的广度 C C.注意的稳定性 D D.注意的分配
查看
单选
按照布鲁姆等人教育目标分类的观点,“了解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属于( )。
A A.情感目标 B B.认知目标 C C.动作技能目标 D D.行为目标
查看
单选
阳阳一边用积木搭火车,一边小声地说:“我要快点搭,小动物们马上就来坐火车了”,这说明幼儿自言自语具有的作用是( )
A A.情感表达 B B.自我反思 C C.自我调节 D D.信息交流
查看
单选
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
A A.保教幼儿和服务家长 B B.看护幼儿和服务家长 C C.培养习惯和传递知识 D D.保育和教育幼儿
查看
单选
小红知道9颗花生吃掉5颗,还剩4颗,却算不出“9-5”等于多少?说明小红的思维具有?()
A A.具体形象性 B B.抽象逻辑性 C C.直观动作性 D D.不可逆性
查看
单选
人体各大系统中,发育最早的是( )。
A A.淋巴系统 B B.生殖系统 C C.神经系统 D D.消化系统
查看
单选
幼儿教师要能接住幼儿抛来的“球”,并用恰当的方式把“球”抛回给幼儿,让活动能继续下去,这里所体现的教师角色( )
A A.幼儿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B B.幼儿学习活动的管理者 C C.幼儿学习活动的设计者 D D.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查看
单选
芳芳数积木,花花问他有几块三角形,芳芳点数:“1、2、3、4、5、6,6个三角形”,花花又给他四块,问她现在有多少块三角形积木?芳芳边点数边说:“1、2、3、4
A A.认识和命名更多的几何图形 B B.默数,接着数等计数能力 C C.以一一对应的方式属实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D D.通过实物操作进行十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能力
查看
单选
教师通常在班级设置许多活动区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选,这遵循的心理发展原则是( )。
A A.阶段性原则 B B.社会性原则 C C.操作性原则 D D.差异性原则
查看
单选
下列关于幼儿美术教育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支持幼儿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独特感受 B B.出示范画让幼儿模仿 C C.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美 D D.为幼儿的美术创作提供丰富的材料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