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教学设计题 根据以下材料编写一个教学设计。(要求写出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宪法和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公民的义务也是法定的、庄严地、不容推卸的。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宪法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作了明确的规定。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我国选举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政治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
监督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我国宪法在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即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因此,每个中国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的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个义务。
——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②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定义;明确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明确公民的政治性义务包括哪些内容。
【能力目标】
通过情境分析、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与义务,学生具备正确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负责任的公民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和意识,懂得珍惜、享受、捍卫自身的权利。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材料、事例、图片。(公民投票选举;公民应征人伍;奥运健儿获金牌,面对国旗唱国歌;公民出版的著作;游行示威;政府门口的举报箱……)
老师提问:在同学们所举的事例中,哪些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哪些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学生回答:老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上。这节课我们就要探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应履行哪些政治义务,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
老师:权利是神圣的,义务是庄严的,我们不妨先从字面上理解一下权利与义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提问:你认为权利与义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权利与义务都是法定的,我们的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的。权利虽然是神圣的、法定的、不可非法剥夺的,但对于公民个人而言,权利是可以放弃的,但义务却是公民应尽的,是不容推卸的。
老师:那么,我们就先从政治权利和自由人手来探究这个问题。所谓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那么.我国宪法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作了哪些明确的规定
学生回答: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老师:这叫“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师:你参加过选举吗 为什么没有 有的话什么时候参加
学生回答:没有.我还没满十八周岁,不具备选举和被选举的资格。
老师提问:有没有这么一种情况。年龄已经符合要求,但是却没有这个权利的呢 你认为这个权利神圣吗
学生回答:神圣.行使这一权利不仅标志着自己的“成人”。而且有资格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这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插入图片:某地进行人大代表的选举活动。
老师总结: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指的是公民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政治自由是公民表达民意、参加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的基本手段和途径,在合法的范围内,这些手段的行使可以免于国家政治干预,故称之为政治自由。但自由是相对的。也要受到法律的限制。
(简单介绍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集会自由、游行自由等)
(1)言论自由是公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和宣传自己的各种思想见解的自由。
(2)出版自由,就是公民或社会群体依照法律规定,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出版物系统,表达思想、意见、愿望、要求的权利。
(3)集会自由,就是公民依照法律规定聚集在一定场所,研究大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并发表意见或举行某种活动的自由。
(4)结社自由,就是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为一定的宗旨而组织或者参加某种社会团体的自由。
(5)游行自由,就是公民依照法律规定持标语、旗帜等标志,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示某种庆祝、纪念或抗议、声讨等强烈的共同意愿的自由。
(6)示威自由是指公民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自由。
课堂讨论:
材料:1999年4月25日,在北京中南海外,有数万名法轮功修炼者示威静坐,要求与中央领导人对话。这些聚集活动未经我国公安部门备案、允许,严重影响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正常工作。
老师提问:上述材料中的这种聚集活动是公民的示威自由吗
学生一回答:这样的聚集是非法的,而不是行使示威自由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明确规定,公民的示威、集会和游行要经公安部门备案、批准。材料中的这种聚集未经备案、允许,并且严重影响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正常工作,这是违法行为而不是示威自由。
学生二回答:政治自由是民主的具体体现,但公民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材料中的行为是蓄意的,严重干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常工作。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极坏,这不仅不是行使示威自由.而且破坏了自由。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允许的。
老师:刚才大家分析得非常好。公民的政治自由并不意味着不受任何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是相对的,政治自由也不例外。
3.监督权
公民行使监督权方式多样,有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宪法的这一规定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有监督权(监督谁);二是依法行使,要负责任地行使。
老师提问:若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应向哪些国家机关指控、告发、举报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纪行为,可向各级纪委反映情况或控告、检举。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可向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揭发、举报。
过渡:我们一同探究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体验了权利的神圣性。那么,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必须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呢
二、政治性义务
(学生自学教材,逐一分析说明)
老师分析:1.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所以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提问:如果不遵守宪法和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指导)
2.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每个中国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例如,我们反对“台独”,反对“东突”恐怖分子就体现了这一义务。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例如:北京市某中学生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邀请,到荷兰参加“世界儿童为和平为未来”的见面活动。按照国际惯例,会场应升起每一个与会者所在国家的旗帜。当她没有看到五星红旗时,这位中学生立刻意识到这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尊严的损害.立即通过有关人员找到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严肃地问道:“我怎么没有看到中国的国旗 一定要升起中国的国旗,因为我在这儿!”活动组织者真诚地向她道歉。并迅速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这位中学生以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维护了国家的荣誉。而我国某著名“明星”,却披着日本军旗照相.就严重损害了民族尊严,损害了国家荣誉。这一案例就体现了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保卫祖国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因此,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著名歌唱家阎维文在《说句心里活》这首歌中唱的“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就说明了这一义务的重要性。
环节三:课堂小结
权利是神圣的,义务是庄严的。我国宪法赋予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又要求公民依法承担对国家、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公民与国家之间才能和谐,我们的社会也就和谐。
环节四: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关于“理”与“气”的关系: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依也”(气在理先),朱熹认为“未有此气,先有此理”(理在气先)。“王朱之争”实质上属于( )。
A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C C.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 D.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
查看
单选
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
A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查看
单选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人民政协的生命线。人民政协一头连着党政机关,一头连着群众。政协可以既做好各界群众的“代言人”,又当好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这要
A A.①② B B.②③ C C.③④ D D.②④
查看
单选
在经济学中,人们常说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国际贸易( )。
A A.能够发挥一国的经济优势 B B.是一种复杂的交换活动 C C.能够为一国赚取外汇 D D.能满足人们消费多样性的需求
查看
单选
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J11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
A A.①② B B.①④ C C.②③ D D.③④
查看
单选
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
A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B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C 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查看
单选
依据( )进行分类,可将教学评价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A A.教学评价参照标准 B B.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作用 C C.教学评价的作用 D D.教学评价的对象
查看
单选
下列做法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是( )。
A A.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 B B.在班级管理中,突出学生自主管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 C C.采取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尤其强调小组教学的作用 D D.建立开放多元的课程系统并实施配套的多元评估办法
查看
单选
历史上,海南曾因地处边陲而被视为“化外之地”;在明代,海南因航海和卫戍的需要而受到重视,被称为“南溟奇甸”。改革开放以后,海南地位空前提高。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下
A A.①② B B.①③ C C.②④ D D.③④
查看
单选
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
A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政治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