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教学设计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说明,许多失败都与自负或自卑有关。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自信就是成功之基。这是因为自信的人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其实,自负与自卑是一对孪生子,二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就像一根潮湿的火柴。自负和自卑的人永远也无法燃起成功的火焰。
自负者之所以必然失败,就是因为其追求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虚假的。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致的挫折会即刻使他感到沮丧、颓废,从而走向自卑。自卑者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由此强化自卑感。因此,不管是自负者还是自卑者,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都会使他们远离成功。
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呢?
例如,乐观。一般来说,对于结果不甚明朗的事情,自信的人能沉住气,相信自己,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使目标逐渐清晰,对完成任务充满希望。面对困难与失败,不轻言放弃,而是轻松地告诉自己,我又找到一个远离失败接近成功的通道。没有这样的乐观与希望.很多事情就会半途而废。
又如,进取。自信的人更看重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快乐不是来自表扬与嘉奖,而是来自绞尽脑汁攻克难关后的豁然开朗。这是一种精神的兴奋与喜悦,是激励自信者不断思考、不断奋斗的动力。
再如,专注。自信的人目标明确,主次分明,不会感情用事,不会被与任务无关的事情所干扰。因此,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心无旁骛,没有杂念,注意力高度集中,全力以赴。他们用平静的心态,真诚的合作做事情。因此,他们把内耗的精力降到最低,使时间的有效利用率最高。他们最自信,也最有希望成功。
正是由于自信者乐观、进取与专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所以他们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到达胜利的终点。
要求: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2)围绕教学目标,写一份教学简案。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树立自信,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和悦纳自我的愉快心态,正确认识自我价值的优势。
2.能力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逐步找到树立自信的方法,能在对自我正确评价的基础上塑造一个自信的自己。
3.知识目标
理解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以及它们与成功之间的关系,懂得自信的心理品质——乐观、进取、专注有助于成功。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国家运动员孙杨在里约奥运会男子200m自由泳比赛前被记者问到是否有信心赢得比赛时回复了一句:“我是王”。
师:孙杨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冠军,是因为他身上有着什么样的品质?
生:自信。
教师总结:自信是成功人士的必备品质,是成功的基石。(板书课题: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环节二:合作探究.新课教学
探究一:“一对孪生子”共有的心态
情境一:请一个学生讲龟兔赛跑的故事
问:是什么导致兔子输掉了比赛?
生:自负和自大。
情境二:小红比较胖,从来不穿裙子,也从来不跑步,害怕别人嘲笑自己,也很少主动和别人交流,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
问:是什么导致小红变得孤僻起来?
生:自卑。
师:自负和自卑是一对孪生子,请大家说一说自负和自卑的表现有哪些?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自负和自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心态会使他们远离成功。
探究二:自信有助于成功
播放国家运动员孙杨的个人经历以及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200m自由泳决赛的视频。
问:因为自信,孙杨夺得了世界冠军。那么,自信者的身上有哪些有助于成功的心理品质呢?
学生每四个人一组,用5分钟的时间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下台巡视,查看学生的讨论情况。讨论结束后,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在学生的汇报基础上总结:自信者乐观、进取、专注,正是由于这些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信者才可以最快、最好地到达胜利的终点。
环节三、情感升华,巩固提高
用PPT展示古今中外关于自信的名人名言: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2)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爱因斯坦
(3)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海伦·凯勒
师;你还能说出哪些关于自信的名言警句或者人物故事?
学生自由回答。
环节四:共同小结、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自负和自卑的人会远离成功,自信的人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因为他们身上具备乐观、进取和专注的良好心理品质,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自信,相信自己!
作业:屈原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每个同学写一句话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激励自己在求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另外,请同学在下节课自愿分享自己的人生格言,并说明理由。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俗话说“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自己不会倒”,这表明的哲学原理是( )。
A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偶然性因素 B B.主观能动性是改造世界的重要因素 C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 D.矛盾就是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查看
单选
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 )。
A A.教育政策 B B.教育价值取向 C C.教育模式 D D.教育方法
查看
单选
堵车现象并非只存在于个别国家,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对策,德国消除“高峰”时段.以色列让自行车取代汽车,西班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这种现象说明( )。 ①辩证的否
A A.①② B B.②③ C C.②④ D D.③④
查看
单选
姚明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即使他灵活的身手可以比别人剪得更快更好也不经济,因为他在篮球场上同样的时间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报酬。这反映的经济学道理是
A A.作为明星,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不应该由自己来做 B B.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都应当作为商品来对待 C C.商品生产必须注 D D.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查看
单选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下属于行使这一权利的是( )。
A A.团员选举团支部书记 B B.居民选举居委会主任 C C.工人选举职代会代表 D D.选民选举县人大代表
查看
单选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在羊年新春贺词中提出,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使千千万万
A A.①② B B.②③ C C.②④ D D.③④
查看
单选
甲、乙双方连续几年订有买卖“交流电机”的合同。有一次签订合同时,在“标的物”一栏只写了“电机”两字。当时正值交流电机热销,而甲方供不应求,故甲方就以直流电机交货
A 自愿原则 B 诚实信用原则 C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D 公序良俗原则
查看
单选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0多次阐释“命运共同体”理论,奏响时代强音,在国际舞台上广泛传播中国好声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包括双赢、多赢、共赢的利益观。开放、合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
单选
李某用手机发布恐吓信息,导致机场航班延迟起飞,给国家、他人带来严重损失,最终李某受到法律制裁。这一案例说明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 )。 ①可以随心所欲,不受约
A A.①②③ B B.②③④ C C.①②④ D D.①③④
查看
单选
一首名为《存在》的流行歌:“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对此你的理解是( )。
A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 B.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 C.矛盾双方相互融合。趋向一致 D D.矛盾具有普遍性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政治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