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教学设计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静电现象”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了解静电现象。能用原子结构模型和电核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材料二高中物理某教科书“静电现象的应用”一节的部分内容。
演示?
研究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的电荷?
如图1.7—2所示,取两个验电器A和B,在B上装一个几乎封闭的空心金属筒C(历史上把它叫做法拉第圆筒),使曰和C带电。A不带电。
D是带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使D跟C的外部接触,再让D跟A的金属球接触;这样操作若干次,观察A的箔片的变化(图1.7—2甲)。



重复上述操作,不过这一次让D在C的内表面与A之间反复接触,观察A的箔片的变化(图1.7-2乙)。
金属筒C的开口很小,其内表面可以认为就是导体的内部。通过这个实验,关于导体内部与外表面的电荷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电场、静电平衡状态等知识。
任务:
(1)简述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研究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的电荷”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24分)?

正确答案
(1)导体内(包括表面)的自由电子不再发生定向移动的状态,叫作静电平衡状态。 (2)教学设计如下:
研究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的电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电感应,知道感应起电的原理和感应电荷正、负的判定。
(2)知道静电平衡状态;理解静电平衡的特点,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推理,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静电现象的特点。
2.教学难点
静电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有些球类比赛在开赛前用猜硬币正反面的方法来决定谁先开球。如图2所示,若裁判员以5.0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硬币,不考虑空气阻力,则该硬币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约为
A 1.27m B 1.35m C 1.40m D 1.54m
查看
单选
如图5所示,将水平匀强电场中质量可忽略的带电小球M和N,分别沿图示路径移动到同一水平线上的不同位置后,同时释放,M、N均保持静止,则( )。
A M的带电量比N的大 B M带正电荷、N带负电荷 C 移动过程中匀强电场对M做负功 D 移动过程中匀强电场对N做正功
查看
单选
图1所示为中学物理教学常用的一个演示实验示意图。用不同数量的小球(可选用豆粒、玻璃球、钢球等),分别从不同高度连续倒在秤盘上,观察指针的摆动情况。该实验通常用于
A 气体的压强 B 机械能守恒 C 动量守恒 D 功能原理
查看
单选
图3所示是某种安检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可以检测是否携带金属物品通过安检门。门框绕有线圈,闭合电键后,当金属物体通过线圈时,电路中电流发生变化,而非金属物体靠近时
A 电流的磁效应 B 电磁感应现象 C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D 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如图6所示,一束单色光由空气以45°角射入厚度为d的长方形玻璃砖,入射点与出射点的水平距离为s。若所有的光线只在两水平界面发生折射与反射,则下列叙述正确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下面的各种核反应中能产生中子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
单选
如图4所示,玻璃管内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气柱长度为ι,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若温度保持不变,把玻璃管稍向下压一段距离,则( )。
A h、ι均变大 B h、ι均变小 C h变大,ι变小 D h变小,ι变大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m、2m及2m的物块a,b和c,其中c连接一质量可忽略的理想弹簧,如图7所示。初始时,b、c静止,a以速度υ与b碰撞。若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分析
计算题 如图8所示,水平面上固定有一间距为2的平行、光滑长直导轨,其上放有质量为m的金属杆,导轨的一端连接电阻R,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地通过导轨平面。当
查看
分析
案例分析题 案例: 下面为某同学对一道物理习题的解答。 题目: 运动员在练习跳板跳水时,将跳板压到最低点C,跳板将运动员竖直向上弹到最高点A后。运动员做自由落体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物理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