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下面为某实习教师在“力的合成”一课上的教学片段。
老师:同学们,上课了。首先请前排的三个同学上来,我们一起做个游戏。
(前排的三位同学走到讲台前)
老师:老师站在这里,请两位同学从我身后同时用力推老师。
(两位同学从老师身后轻推老师,老师假装向前踉跄了一步,停了下来)
老师:现在请剩下的这位同学从我身后用力推老师,注意,要用力推呦。
(该同学从老师身后用力推了一下老师,老师又向前踉跄了一步,停了下来)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刚才两位同学分别用力推老师,老师被推动了;现在一位同学用力也推动了老师。说明前两位同学和后面同学用力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把后一位同学所用的力看成前两位同学用力之和,把两位同学推我的力叫作分力,后一位同学推我的力叫作合力。合力与分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
(老师开始板书)
老师:下面大家拿出老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分组做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之前请仔细看老师的PPT(图8)和教材。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老师:通过实验探究,现在知道了力的合成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下面我们看看如何使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问题,大家拿出“导学案”,先看看习题3。
(同学拿出“导学案”,认真读起了习题3)
老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习题。题目说的是:光滑斜面上有一木块,大家看黑板,和老师一起分析木块所受的分力和合力。
(老师开始板书如图9)

问题:
(1)简述平行四边形定则。
(2)对教师教学行为的错误和不足之处进行评述。
(3)设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教学片段或思路。

正确答案
(1)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即平行四边形定则。 (2)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有违“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①在新课导入时,教师采用“向前踉跄一步”的方式展现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的做法是缺乏科学性的。因为,“向前踉跄一步”无法准确地表达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
②在授课过程中,有“灌输式”教学的痕迹。首先,实验前,没有启发引导学生如何规范进行实验操作,而是让学生“请仔细看老师的PPT(图8)和教材”;其次,实验结论不是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出,而是教师叙述“我们知道了力的合成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最后,巩固训练过程中没有师生互动,而是让学生“拿出‘导学案’,先看看习题3”。以上三点有违“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练习题目的设置及教师表述也存在错误。
其一.“光滑斜面”上的物体不可能在斜面上静止;其二,“和老师一起分析木板所受的分力和合力。”应改为“大家分析一下木块的受力,讨论下分力是哪个,合力是哪个”此外,教师板书不规范。力的示意图无法构成平行四边形,不利于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
(3)片段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大家回想一下受力分析一般按照什么规律进行才不会漏掉力呢
生1:先分析重力,再分析接触力,如支持力、压力、摩擦力等。
师:生1的回答非常正确。那么,当物体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时,是否存在简化问题的科学方法和途径呢
现在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大家注意观察下面的实验。
(老师准备了一桶水,现在请两名同学到上前共同提起这桶水)
师:他们对水桶施加了几个力能用一个力来等效替代它吗怎样替代
生2:老师,他们对水桶施加了两个力的作用。我认为可以一个人来提水,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向上的力来等效替代这两个力了。
师:生2分析得非常正确,而且也非常严谨。我们发现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跟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是……
(故意放慢语气,等待学生回答)
全体:相同的。
师:是的。那么我们就把这两个力称作这一个力的分力,而把这一个力称作这两个力的合力。
(老师同时板书分力和合力的概念)。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合力和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呢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好不好
全体:好。
(老师边演示边说明,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老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模拟同学提水,用钩码模拟水桶,并要求学生观察下面两个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演示实验1: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两根细绳以一定的夹角提起一个钩码,学生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读数,记为a和b。(夹角度数可选30°、45°、60°等)
演示实验2:用一只弹簧测力计竖直地提起实验1中所用的钩码,学生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读数,记为C。
生:(读出弹簧测力计读数)
师:现在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作图,根据大家的读数,先画两个分力的方向与大小,并以这两个分力为邻边做平行形,最后画出对角线来。大家看一下对角线的力和合力相比有什么关系呢
(老师板书: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学生的读数)
生3:对角线的力的大小跟测量数据几乎完全吻合,方向基本一致。
师:没错。大家换个角度操作几次,并告诉我这个结论是否正确,证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来回指导)
生:证明了力的合成和分解遵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师:非常正确。以后求多个力的合力,我们也可以画两分力来求合力。这是用作图法来求合力。当然也可以用公式法来求解,比如,对于成任意角度力的合成可以采用数学公式中的余弦定理来求解。接下来,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请看大屏幕:一木块静止在斜面上。请大家画出木块所受力的示意图,并在图中画出木块所受重力的分力。
(为下一知识点“力的分解”做铺垫)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如图所示,猫突然把桌布从鱼缸下拉出,在此过程中鱼缸向前滑了一段距离但未滑出桌面。若鱼缸、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则在此过程中( )。
A 桌布对鱼缸没有摩擦力 B 鱼缸在桌布上和在桌面上的滑动时间相等 C 若增大拉力,鱼缸更容易滑出桌面 D 若增大拉力,桌布对鱼缸的摩擦力增大
查看
单选
电吉他中电拾音器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磁体附近的金属弦被磁化,因此弦振动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经电路放大后,传送到音箱发出声音。某学生了解了电吉他的原理后
A 选用了铜质金属弦 B 磁体的N极与S极装反了 C 线圈的匝数多绕了若干圈 D 金属弦与磁体的间隙过小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缺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对于给定的入射单色光,当缝宽变小时,除中央亮纹的中心位置不变外,各级衍射条纹( )。
A 对应的衍射角变小 B 对应的衍射角变大 C 对应的衍射角不变 D 宽度保持不变
查看
单选
关于原子核、原子核的裂变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B 任何原子核都能发生核裂变 C <img border="0" alt="" src="https://tuku.weimei168.com/uploads/upimg/20240501/7508778_0.png"> D 发生α衰变时,新核与原来的原子相比,中子少4个
查看
单选
如图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的一个实验,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用于学习的物理知识是( )。
A 透镜成像原理及应用 B 液体中微粒的运动规律 C 微粒碰撞与动量守恒 D 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查看
单选
P、Q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P的最小速度和Q的最大速度相同。在0~t2的时间内( )。
A 两辆汽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B Q的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C 两辆汽车的位移相同 D 合力对汽车P做正功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空间某静电场的电势φ随x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φ对应的电场强度E随x变化关系的是( )。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分析
计算题 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出水面h处的A点自由落下,如图6所示。已知小球在水中受到的黏滞阻力与小球的运动速率v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设小球在水中的浮力忽略
查看
分析
案例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下面为一道物理试题和某同学的解答过程。 求: (1)外力F的最大值; (2)在滑动过程中通过金属棒的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 问题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物理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