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问答题 在学习“汽化” 知识时, 教师通常演示“水的沸腾” 实验。 简述利用该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利用该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选择合适的酒精灯和水。选择酒精纯度较高、灯芯粗些、外露部分稍长的酒精灯,以防止由于火焰无力,温度上升过慢,而给观察带来不便。选择温度较高的温水可以节约实验时间,一般温度为90℃的水为宜。同时要避免使用沸腾过的水进行试验。由于沸腾过的水,其空气含量较低,再次沸腾时,其内部和表面难以出现大量气泡,无法直观地呈现剧烈的沸腾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否则会导致酒精燃烧不充分,影响加热速度。实验中应该准备一块湿抹布,以备酒精洒落灭火用。
(3)正确使用温度计。温度计应悬垂入水中,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要碰到烧杯底或烧杯壁。否则会导致测定的温度不准。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热水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否则,会导致读出的温度不准。
(4)仪器的组装和调节要合理适中。本实验器材较多,组装较难,实验中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组装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先下后上的组装原则。实验中,要边加热边搅拌,增加热对流,减少水沸腾
所需要的时间^玻璃杯杯口盖一张中心有孔的硬纸片,以减少热损失。
(5)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进行记录。一般以90℃初温度为宜,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沸腾后持续5min即可。
(6)选择端走烧杯以停止给水加热。若直接端走酒精灯,由于石棉网温度还是很高,短时间内水还是沸腾,会影响实验结果。为此,可以改用端走烧杯以停止加热。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某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演示实验栏目安排的内容如图 1 所示。 该内容最适宜帮助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是( )。
A A. 扩散 B B. 分子间存在引力 C C. 对流 D D. 分子间存在斥力
查看
单选
图 2 甲是某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 起跳等动作的示意图, 中间的“·” 表示人的重心。图 2 乙是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画出的力与时间图像。 两图中 a~g
A A. 人所受重力为 1500N B B. c 点位置人处于超重状态 C C. e 点位置人处于失重状态 D D. d 点的加速度小于 f 点的加速度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35颗卫星组成。卫星的轨道有三种:地球同步轨道、中轨道和倾斜轨道。其中,同步轨道半径约为中轨道半径的3/2倍。那么同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阻值分别为 R 和 2R 的电阻、 电容 C 以及电源 E 连接成如图 3 所示电路, 电源内阻可忽略。当开关 S0 闭合后, 开关 S 断开且电流稳定时, C
A 2/5 B 1/2 C 3/5 D 2/3
查看
单选
在图 4 的静电險尘示意图中, a、 b 是直流高压电源的两极, P、 M、 N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 PM=MN。 尘埃在电场中通过某种机制带负电, 在电场力
A A. a 是直流高压电源的正极 B B. 电场中 P 点的场强小于 M 点的场强 C C. 电场中 M 点的电势低于 N 点的电势 D D. 电场中间的电势差为 UPM等于 M、 N 间的电势差 UNM
查看
单选
氢原子能级如图 5 所示, 当氢原子从 n=3 跃迁到 n=2 的能级时, 辐射光的波长为 656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A. 氢原子从 n=2 跃迁到 n=l 的能级时, 辐射光的波长大于 656nm B B. 用波长为 325nm 的光照射, 可使氢原子从 n=1 跃迁到 n=2 能级 C C. 一群处于 n=3 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两种谱线 D D. 用波长为 633nm 的光照射时, 不能使氢原子从 n=2 跃迁到 n=3 能级
查看
单选
如图 6 所示, 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 用弧光灯发出的紫外线光照射锌板, 发现与锌板导线相连接的验电器指针张开一个角度。 则用下列电磁波照射锌板也一定能使验
A A. 可见光 B B. 红外光 C C. γ射线 D D. 无线电波
查看
分析
问答题 许多版本的初中物理教科书中, 与“声音”相关章节都是我国古代建筑天坛回音壁的内容(见图 7)。 简要说明物理教学中运用该资源的意义。
查看
分析
问答题 下面为一道物理习题和某同学的解答过程。 题目: 在“科技小制作” 活动中, 小强同学制作了一个简易调光台灯。 其电路如图所示, 其中小灯泡 L 标有“8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物理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