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材料分析题 材料:
冠礼,是冠礼和笄礼的合称,是我国古代的成年礼,标志着男女由少年迈入成年。因而冠礼在古代社会家礼文化和人生成长,诸阶段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根据礼书记载,先秦冠礼在宗庙进行,主持者一般为受冠者的父亲,即孟子说的:“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孟子·滕文公下》)如果父亲已经去世,则由兄长主持。加冠前,主人要通过占卜的方式确定冠日,随后邀请参加冠礼的宾客,尤其是为子弟加冠的正宾。加冠当日,主人要准备好冠礼所用的冠服器物等。加冠前,受冠者由赞冠者为其梳头、挽髻、加笄,再把头发系好以便加冠。冠礼的主体仪式为“三加”,即由正宾依次给受冠者加缁布冠、皮弁、爵弁,每次加冠都要配以相应的服饰。加冠时主宾要向受冠者宣读祝辞,内容是勉励其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远大的人生志向。加冠后,正宾为冠者取字。同时,子弟加冠后要拜见母亲和尊长,并接受他们的教诲。
传统冠礼饱含着深刻的伦理意蕴、道德追求与责任担当。
首先,借助冠服使受冠者明确自身的权利和责任。“三加”仪式无疑是整个冠礼程序的中心环节。初加缁布冠,该冠为太古之制,蕴含尊古尚朴之意。再加皮弁,皮弁为臣子上朝时所戴之冠,意味着受冠者可以参与政治事务。三加爵弁,爵弁为先秦宗庙祭祀时所戴之冠,象征着加冠者开始拥有祭祀权。加冠过程中,受冠者通过穿戴具有不同意义和功能的冠服,明确其作为成始享有治人、参政、祭祀等权利和义务,使其对自身社会角色获得更为明晰的认知。其次,借助冠辞教导受冠者不断砥砺自己。例如,初加时祝辞有“弃尔幼志,顺尔成德”的内容,就是要求受冠者放弃幼年孩子气的行为,以成年人的道德准则来砥砺自己的德行。再加的祝辞说:“敬尔威仪,淑慎尔德。”告诫其成年人的气质是端庄威仪,内在善良温和,凡事以礼行之,希望受冠者能始终以此为准绳来要求自己。三加的祝辞说:“以成厥德。”嘱告受冠者已经成人,要以成人的礼仪标准来约束自己。再次,古人对冠礼的重视不仅仅在于冠服本身,更在于他们希望借助冠服仪式,构建一种儒家倡导的理想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宋代以来世风浇薄,民间胡服盛行,车服多僭越而禁之不绝道学家们对此无不感到痛心疾首。譬如,司马光认为不行冠礼,则不知“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四者之行,不知“成人之道”(《书仪》)。朱熹则批评“今衣服无章,上下混淆”(《家礼》),以致华夷不辨,尤需加以整顿。
冠礼是中华优秀传统家礼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家文化与礼文化融合的结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礼仪礼节是道德素养的体现,也是道德实践的载体”。虽然时代发生了变迁,但无论是冠礼的礼义内容还是其礼仪教化方式,都有诸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吸纳借鉴的地方。一方面,借鉴传统冠礼仪式和教化方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角色认知,培育礼仪文明素养。《礼记·冠义》云:“凡人之所心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在儒家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有礼义。虽然传统家礼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这种借助极富象征意义与教育性质的礼仪形式,为个体提供社会角色认知,并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文明素质的教化方式,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建议有关部门在吸纳传统冠礼仪节的基础上,设计一套简明易行的成人礼加以实验推广,助推亿万青少年通过仪式更好理解和践行“成人之责”。另一方面,承故拓新,充分挖掘传统冠礼文化中的积极内容使之成为涵养青少年道德人格的丰厚滋养。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冠礼礼义中浸润和倡导的修身之德、成人之责、立世之道和感恩之心,仍然是新时代青少年成人成才所需要的必备素质,对于促进家德家风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仍然大有裨益。
——(摘编自陈延斌,王伟《传统冠礼及其时代价值》有删改) 问题:
(1)什么是冠礼?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4分)
(2)冠礼在我国传统家礼文化中为什么占有重要地位?对今天有何借鉴意义?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10分)

正确答案
(1)冠礼,是我国古代的成年礼,标志着男女由少年迈入成年。冠礼在宗庙进行,主持者一般为受冠者的父亲。加冠前通过占卜确定冠日,随后邀请宾客。当日,主人要准备好所用的冠服器物等。加冠前,受冠者由赞冠者为其梳头、挽髻、加笄,再把头发系好,以便加冠。冠礼的主体仪式为“三加”,由正宾依次给受冠者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均需配以相应的服饰。加冠时,主宾要向受冠者宣读祝辞。加冠后,正宾为冠者取字。加冠后要拜见母亲和尊长,接受他们的教诲。
(2)传统冠礼饱含着深刻的伦理意蕴、道德追求与责任担当,作为中华优秀传统家礼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家文化与礼文化融合的结晶,有诸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吸纳借鉴的地方,具体分析如下:
①借助冠服使受冠者明确自身的权利和责任。加冠过程中,受冠者通过穿戴具有不同意义和功能的冠服,明确其作为成人开始享有治人、参政、祭祀等权利和义务,使其对自身社会角色获得更为明晰的认知。
②借助冠辞教导受冠者不断砥砺自己。初加时祝辞要求受冠者放弃幼年孩子气的行为,以成年人的道德准则来砥砺自己的德行。再加的祝辞告诫其成年人的气质是端庄威仪,内在善良温和,凡事以礼行之,希望受冠者能始终以此为准绳来要求自己。三加的祝辞嘱告受冠者已经成人,要以成人的礼仪标准来约束自己。
③冠礼中借助冠服仪式,构建一种儒家倡导的理想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宋代以来世风浇薄,民间胡服盛行,车服多僭越而禁之不绝,道学家们对此无不感到痛心疾首。朱熹则批评“今衣服无章,上下混淆”《家礼》, 以致华夷不辨,尤需加以整顿。
因此,当下我们应该借鉴传统冠礼仪式和教化方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角色认知,培育礼仪文明素养。另一方面, 承故拓新,充分挖掘传统冠礼文化中的积极内容,使之成为涵养青少年道德人格的丰厚滋养。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刘老师,根据《小蚂蚁搬豆》的故事,把小蚂蚁画下来,一个挨着一个的贴在有厕所的墙面上,幼儿看到排着队的小蚂蚁就会按顺序等待入厕。刘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师角色是( )
A 支持者 B 合作者 C 示范者 D 引导者
查看
单选
班级里有的幼儿活泼,有的幼儿内向,有的幼儿喜欢画画,有的幼儿喜欢唱歌,有的幼儿家来自农村,有的幼儿来自城市,这给刘老师的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这表明刘老师的劳动具
A 多样性 B 示范性 C 个体性 D 复杂性
查看
单选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要求各缔约国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儿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于这些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施全面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 B 鼓励发展不同形式的课外教育 C 根据条约适用所有人享有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D 使所有儿童都能得到教育的职业方面的资料和指导
查看
单选
因为小三轮车的数量有限,中班的幼儿常因为“谁骑车”而“争论不休”。一天,小雯跑到李老师面前说:“小莉不让我骑三轮车。”对此,李老师恰当说法是( )。
A “小雯,我们玩别的玩具吧!” B “小莉,让小雯骑,等会儿我让你发点心。” C “小雯,可以怎样对小莉表达你的想法呢” D “小莉,我知道你是懂得谦让的好孩子。”
查看
单选
幼儿园陈老师经常在心里琢磨,“小朋友们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园长是否觉得我干的还不错?”陈老师所处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 )。
A 关注生存阶段 B 关注情境阶段 C 关注学生阶段 D 关注自我阶段
查看
单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列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的是( )。
A 解释法律 B 监督宪法的实施 C 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D 决定驻外全权代表任免
查看
单选
在幼儿园事故处理中,受伤害的幼儿监护人无理取闹,扰乱教育教学秩序。幼儿园应当( )。
A 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B 报告质检部门依法处理报告 C 报告人民法院依法处理 D 报告人民检察院依法处理
查看
单选
三岁的明明因不听话被母亲置于闹市不管,好心人发现后,报告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对明明的母亲( )。
A 予以行政处罚 B 予以行政处分 C 予以刑事处罚 D 予以民事处罚
查看
单选
李老师打扫完班级卫生后,顺便坐在教室的玩具柜上,这时,他看到小杰也从椅子上爬到柜子上坐着,便说:“小杰不能坐到柜子上,这样太危险,老师说过很多次了,你忘了吗?”
A 老师和柜子说过了,它同意哦! B 谢谢你,以后我们都不要坐了。 C 老师打扫卫生太累了,只坐了一小会。 D 谢谢你,老师不会摔,小朋友会危险的。
查看
单选
小班的保育员徐老师正在照顾两个不肯吃饭的孩子,这时京京端着空碗还想吃饭,徐老师转头对正在使用电脑的陈老师说:“帮京京舀一点饭。”陈老师回应:“这是你的工作,我有
A 关系性 B 长期性 C 协作性 D 制度性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幼儿综合素质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