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问答题 二(2)班小亮同学经常迟到,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在多次批评教育无效后,班主任艾老师决定进行一次家访。
艾老师到小亮家时,他正在做晚饭,父母还没回家。见老师来了,小亮吃了一惊。不安地说了声“老师好”,又忙着做饭去了。过了一会儿,小亮妈妈回来了。艾老师从小亮妈妈那儿得知,小亮家比较贫困,父母每天忙于生计,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一些家务活还需要小亮来做。了解这些情况后,艾老师打消了原本想要“告状”的念头。
第二天,艾老师在班上表扬小亮不仅懂礼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还帮父母做家务希望同学们向小亮学习。之后,艾老师安排他负责监督班级卫生工作,并对他尽职尽责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没过多久,小亮迟到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课堂学习认真多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问题:
结合家访前后小亮的变化,评析艾老师的教育行为。

正确答案
艾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值得学习借鉴。
首先,艾老师的做法遵循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在多次批评教育无效之后,老师并没有放弃小亮,看到了小亮身上的发展潜能,并循循善诱。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其次,艾老师的做法遵循了新课改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要尊重、赞
赏学生;帮助引导学生。材料中,艾老师在了解到小亮家里的条件后,并没有向小亮的父母“告状”,反而对于小亮循循善诱,在班上表扬他,帮助他树立自信心。这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师观。
最后,艾老师的做法体现了长善救失的德育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
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老师安排他监督班级卫生工作,并对他尽职尽责的表现给予表扬,充分使小亮对于学习和作业变得积极起来,这体现了长善救失的德育原则。
(2)谈谈小学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儿童观,
首先,小学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认为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是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的,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其次, 小学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是独特的人,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最后,小学教师应把学生看做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是具有个体独立性的人,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责权的主体,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表明教师的行为具有( )。
A 主体性 B 创造性 C 间接性 D 示范性
查看
单选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是( )。
A 共同的奋斗目标 B 班主任的要求 C 班委会的形成 D 共同的活动
查看
单选
下列著作中,由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的是
A 《教育论》 B 《理想国》 C 《教育漫话》 D 《雄辩术原理》
查看
单选
兵兵很想改掉上课爱说闲话的毛病,但上课时只要老师一不注意,他又忍不住说起闲话来。针对兵兵的情况,对他的教育应着重培养(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查看
单选
对观察内容与步骤不作限定的教育观察属于
A 结构式观察 B 参与性观察 C 非结构式观察 D 非参与性观察
查看
单选
贾老师告诉学生:“不高兴时,你可以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散散步、听听音乐甚至可以大喊大叫。”贾老师所使用的心理辅导技术是( )。
A 积极暗示 B 行为矫正 C 认知改变 D 情绪调控
查看
单选
强调学科逻辑体系完整性和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相对独立性的课程是( )。
A 经验课程 B 综合课程 C 活动课程 D 分科课程
查看
单选
数学课已经开始了,萍萍还在想着课间谈论的周末春游的事。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 注意分散 B 注意动摇 C 注意分配 D 注意转移
查看
单选
下列关于课程的理解中,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是( )
A 课程即对话 B 课程即知识 C 课程即经验 D 课程即活动
查看
单选
芸芸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不太好,只得了55分,但杨老师仍表扬”了她,因为期中考试芸芸的数学了30分。杨老师所采用的评价方式属于( )
A 过程性评价 B 终结性评价 C 相对性评价 D 个体内差异评价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