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美术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泥板塑人物》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雕塑的含义和基本艺术形式。(4分)
(2)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9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27分)

正确答案
(1)①含义:雕塑是用各种可雕、可塑、可刻的材料,运用各种成型手段创造出可以观赏、触摸的立体造型,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感受、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艺术。
②形式:从表现手法和形式分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类基本艺术形式。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泥板塑造人物的特点,知道整体切割体块塑造动态人物的方法,学会用泥板塑造的方法制作人物造型。
②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与比较中知道泥板人物的造型特点,在自我解读制作示意图和观察教师示范的过程中,学习整体切割的方法和弯曲人物关节的要点。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泥板人物的概括、简约、动感之美,体验泥工制作的乐趣。
(3)新授教学活动如下
①图片展示,直观感知
教师出示绘画、圆雕、泥板雕的家庭活动照片,学生了解同一主题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家庭活动主题及成员,揭示课题《泥板塑人物》。
[设计意图] 不同形式的作品欣赏 使学生了解各种美术形式的美。出示街头“家庭主题” 雕塑,引入对此类雕塑的谈话,激发学生对表现家庭生活泥工塑造的兴趣。
②教师讲解,深入体验
欣赏泥板人物作品与拼贴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比较两者异同之处。
相同之处:人物造型概括一以长方形为主;人物动态多样一转折主要关节;人物大小比例适中。不同之处:制作材料的不同;平面与立体之别;制作方法:体块拼贴、整体分割。
仔细观察泥板人物塑造的步骤图,交流过程步骤;观察人体比例,了解成人、儿童大致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绘画人物与泥塑人物作品,了解平面作品和泥工立体作品之间的关系。学生自主解读步骤图,能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理解的能力。了解人的大致比例,为之后的人体外形的刻画做好铺垫。
③教师示范,总结步骤
教师示范根据人物高矮泥板制作和人物外形刻画的过程;根据小组讨论的人物高矮,刻画人物外形,学生总结步骤:压泥版一绘人形雕人形一析造型。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能较好提醒学生制作泥板的要点,为之后泥板的直立做好材质的准备。
④实践练习,创意表现
学生回忆拼贴人物画中人物动态的制作方法,交流人体主要的关节。请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动态,将老师的范例泥板人物弯折出动态。
作业要求:小组讨论,个人完成泥版塑人物,并组合成小组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为主体,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⑤展示与评价
小组代表介绍作品,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能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和荣誉感,并学习评价作品的方法,了解他人制作的优点和自身作品的不足。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表明教育的本质是
A 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 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C 传递人类文化的活动 D 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查看
单选
在小学阶段,榜样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手段,主要是将道德规范
A 具体化与人格化 B 标准化与系统化 C 标准化与制度化 D 人格化与系统化
查看
单选
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强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戌学制 D 壬子癸丑学制
查看
单选
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人口
查看
单选
1912年,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提出了世界观教育,并指明实现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 德育 B 智育 C 美育 D 体育
查看
单选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 繁重性 B 创造性 C 示范性 D 长期性
查看
单选
夏季,师生在操场活动时突然遇到雷雨天气,最安全的做法是
A 站在空旷的地方 B 在大树下避雨 C 在建筑物下避雨 D 立即进入建筑物内并关闭门窗
查看
单选
小学生在学习加法时,需要利用小石子、小木棒、手指等完成计算活动,依据加里培林儿童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理论,这种智力活动处于
A 活动的定向阶段 B 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C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D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查看
单选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经常用“参与、交流、经历、发现、探索 "等行为助词表述的属于
A 知识与技能目标 B 行为与实践标 C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D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查看
单选
在下列选自《学记》的语句中,体现教学语言应简约生动的是
A 学不躐等 B 开而弗达 C 禁于未发 D 罕譬而喻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