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中文与社会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从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角度,分析上述文本。(15 分)
(2)如指导二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与方法。(15分)

正确答案
(1) 《场景歌》是一组数量词的归类识字。教材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
第一小节展示的是一幅海滩风景图,认识六个生字,第二小节展示的是一幅山村田园风光,认识三个生字;第三小节展示的是一幅公园景色,认识两个生字;第四小节描绘的是少先队员的活动场面,认识三个生字。
学生通过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主动识字,同时通过读词语,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说数量词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课后"帆、艘"等10个生字,会写“处、园"等10个字,能听写“花园、石桥”等6个词语。初步了解数量词,及其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数量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反复朗读,感受场景图展示的美丽景色。
(3)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去过什么地方旅游?看到过什么?(点名指定学生回答)
2.教师引导: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旅行,出发啦!想一想,一路上,我们会看到哪些美丽的场景呢?
二、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一)自读第4小节,认读词语。
1.提问: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要求:学生交流,教师在ppt上点击出现词卡。
(课件出示: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等词语)
2.指导朗读:学生同桌读,男女赛读这些词语。
(二)交流识记生字。
1.认识铜号并识记“铜号"。(课件 出示铜号图片,识字方法)
教师提示“铜"字用加一加的办法。同学的“同”加上金字旁;换一换的办法:“ 洞”去掉三点水,换成金字旁。
2.理解识记“红领巾”。
(1)教师指名读词语,正音“领"是后鼻音,“巾”是前鼻音。
“领"是形声字,左边是“司令"的“令”,司令就是发号施令的人,头领。(课件出示 "领”字识记方法)。
(2)提问:你在哪儿看见过"领”字?试着组词。
明确:领带、带领、本领。
(3)教师引导;瞧,红领巾垂下来的样子,多像“巾”字!
(课件出示红领巾图片和“巾”字图片)后来,人们用“红领巾”称呼少先队员。
(4) 提问:谁能说一说“一队红领巾”是什么意思?
明确:指很多少先队员。
(5) 提问:除了队旗,你还见过什么旗?
明确:国旗、彩旗。
(6)提问: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队"字? (课件出示“队"字识记方法)
明确:加一加:双耳旁+人。
换一换:“认”去掉言字旁,换上双耳旁。
编儿歌识记:一人只有左耳。
(三)再读韵文,感知量词。
1.提问:第4小节课文,你会读吗?
要求:教师指名读。
明确: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句子之间的停顿,要有节奏,下面听老师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全班齐读。(课件出示课文第 4自然段)
3.教师引导:我们看到的像“一队、一把、一群、一片”这些词就叫数量词,数量词与后面的事物一定要搭配得当,否则会闹出笑话。(课件圈出数量词)
4.指导朗读:学生再读整个小节。(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提问: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前3小节,边读边思考:少先队员带领我们游览了哪些地方?
明确:海边、乡村、公园。
2.提问:同学们在海边看到了什么?
要求:学生看图说话。
明确:海鸥、帆船、军舰、港湾。(教师课件 出示海边图片)
3.指导朗读:学生齐读第1小节。
4.提问:少先队员又带领我们在乡村、公园看到了什么?
要求学生运用学法,同桌合作交流。
明确:鱼塘、稻田、垂柳、花园。(课件出示乡村图片)
小溪、石桥、翠竹、飞鸟。(课件出示公园图片)
5.指导朗读:学生齐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重在激励
1.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去了大海边,来到了美丽的乡村,又来到了美丽的公园,我们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这些字你们认识吗? 一起读读。(课件出示会认字)
要求:学生开火车认读、小组赛读。
2.提问:再看看这些字你们会写吗?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结构。(课件出示会写字)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生字的结构。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课件出示书写指导)
明确:处:半包围结构,捺要写得舒展,托住上部。
园:全包围结构,笔顺:竖、横折钩、横、横、撇、竖弯钩、横。写“园"字要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元”字的第一横写得略短,第二横略长。
桥:左窄右宽。 乔"字中的三个撇写法不相同——起笔撇要平,第三笔撇往左靠,与木字旁穿插,第五笔撇写作竖撇。
群:左部横左伸右缩;右部点,撇呼应,横间隔要均匀。
队:左窄右宽。右边长撇往左下方舒展,与左边穿插。
旗:左低右高。右边上下紧凑。
铜:左窄右宽。字形方正。
号:上小下大,长横在横中线稍上。
领:“页"横画起笔在竖中线上,长撇伸向“令”下方。
巾:居中。中竖是悬针竖,要直。
3.要求:学生描红、练写。教师提示握笔和写字姿势。
4.师生评议。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自主总结,教师归纳补充: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些数量词,学会了不同的识字方法,还感受到了不同场景图展示的美丽景色。
六.实际演练,布置作业
放学回到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照片或图片,仿照课文,用上数量词和爸爸、妈妈说一说上面有什么,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表明教育的本质是
A 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 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C 传递人类文化的活动 D 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查看
单选
在小学阶段,榜样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手段,主要是将道德规范
A 具体化与人格化 B 标准化与系统化 C 标准化与制度化 D 人格化与系统化
查看
单选
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强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戌学制 D 壬子癸丑学制
查看
单选
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人口
查看
单选
1912年,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提出了世界观教育,并指明实现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 德育 B 智育 C 美育 D 体育
查看
单选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 繁重性 B 创造性 C 示范性 D 长期性
查看
单选
夏季,师生在操场活动时突然遇到雷雨天气,最安全的做法是
A 站在空旷的地方 B 在大树下避雨 C 在建筑物下避雨 D 立即进入建筑物内并关闭门窗
查看
单选
小学生在学习加法时,需要利用小石子、小木棒、手指等完成计算活动,依据加里培林儿童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理论,这种智力活动处于
A 活动的定向阶段 B 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C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D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查看
单选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经常用“参与、交流、经历、发现、探索 "等行为助词表述的属于
A 知识与技能目标 B 行为与实践标 C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D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查看
单选
在下列选自《学记》的语句中,体现教学语言应简约生动的是
A 学不躐等 B 开而弗达 C 禁于未发 D 罕譬而喻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