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材料分析题 材料:
某小学召开期中学生座谈会,以了解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其中,六(2)的学生对王老师的意见最大,当学校向王老师反馈学生意见后,她非常生气。
第二天一上课,王老师就将学生“痛骂”一顿,责怪学生不知好歹,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她说着说着,委屈地掉下了眼泪。这时,学生们都低着头,不知所措。
第三天,王老师批改作业时,看到一张小纸条:“老师,请您别生气了,我们不是说您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您动不动就发脾气,有时竟为一点儿小事大发雷霆。说真的,上您的课,我们总是提心吊胆,生怕一不小心就挨骂。老师,真没想到我们的意见会给您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请原谅我们吧!”落款是几位参会学生的署名。王老师看后,对自己之前的做法有些后悔。
问题:
(1)应如何看待材料中学生的行为?(10分)
(2)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应如何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10分)

正确答案
(1)材料中学生的行为是合理的。
①在现代学生观中,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材料中,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意味着学生还是不成熟的人,他们无法理解教师工作中的一些”良苦用心”行为,这是正常的。
②在现代学生观中,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材料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学生之间也具有差异性,在面对教师评价时,他们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这是自然而然的;同时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强行要求与改变孩子的想法。
③在现代学生观中,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时学生也是学习的主体。材料中,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老师进行了主观的评价,体现了这一点。
(2)想要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需要具备教师职业素养,包括思想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身体素养。①教师的道德素养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
②教师的知识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政治理论修养
③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④教师的心理素养: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因此,想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需要具备各方面的职业素养。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表明教育的本质是
A 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 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C 传递人类文化的活动 D 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查看
单选
在小学阶段,榜样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手段,主要是将道德规范
A 具体化与人格化 B 标准化与系统化 C 标准化与制度化 D 人格化与系统化
查看
单选
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强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戌学制 D 壬子癸丑学制
查看
单选
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人口
查看
单选
1912年,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提出了世界观教育,并指明实现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 德育 B 智育 C 美育 D 体育
查看
单选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 繁重性 B 创造性 C 示范性 D 长期性
查看
单选
夏季,师生在操场活动时突然遇到雷雨天气,最安全的做法是
A 站在空旷的地方 B 在大树下避雨 C 在建筑物下避雨 D 立即进入建筑物内并关闭门窗
查看
单选
小学生在学习加法时,需要利用小石子、小木棒、手指等完成计算活动,依据加里培林儿童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理论,这种智力活动处于
A 活动的定向阶段 B 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C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D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查看
单选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经常用“参与、交流、经历、发现、探索 "等行为助词表述的属于
A 知识与技能目标 B 行为与实践标 C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D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查看
单选
在下列选自《学记》的语句中,体现教学语言应简约生动的是
A 学不躐等 B 开而弗达 C 禁于未发 D 罕譬而喻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