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教学设计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美术)“诗”与“画”的结合对“画”与“诗”各有什么影响?
(2)(美术)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3)(美术)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对画的影响:诗是画的文字性表达,有了诗可以更好的理解画的意境,诗画相通,可以让世人体会画中的思想。
对诗的影响:以画悟诗,把诗的内容用直观的视觉形象展现出来,诗与画互相补充,加深对诗意的理解,使诗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充满意味。
(2)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绘画中诗画结合的意义,将诗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名画,合作探究、教师讲解等方式,对诗画结合有了一定的思考并应用于创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对美术学科产生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3)一、感知
教师请学生欣赏现代画家吴昌硕的《诗意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看到这幅画,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能不能用诗来描述—下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幅画让人想到秋天的菊花,仿佛身处大自然中,让人想到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设计理由:内容简单,学生可以自主解决。启发性教学加之直观图片,感受诗画结合的魅力,激发学生积极性。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二、探究学习
教师向学生展示几幅诗画结合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诗与画结合的意义,尝试将诗通过绘画展现出来。
体验结束后,选取代表交流他们的发现,并进行作品展示。
教师总结:诗画结合,可以更好的体会画中的意境。同学们画的画都很好,与诗句相结合,使我们的画充满了诗意。
设计理由:循序渐进,通过合作学习,借助集体的力量分析和讨论问题,加深学生对诗画结合的理解,锻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体会诗画结合,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中这句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
A 启发诱导 B 因材施教 C 有教无类 D 诲人不倦
查看
单选
小学教育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这是由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查看
单选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宗迪恩会议上提出:“每一个人一无论他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一都应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这是提倡教育应具有( )
A 全面性 B 全民性 C 基础性 D 义务性
查看
单选
2016年颁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核心是( )。
A 公民教育 B 宪法教育 C 纪律教育 D 核心价值观教育
查看
单选
做“好老师””应该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特质。这是由下列哪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 )。
A 邓小平 B 江泽民 C 胡锦涛 D 习近平
查看
单选
小学生疾跑后不能立刻站立不动或坐下,须继续慢跑一小会儿,主要原因是( )。
A 防止低血糖晕倒 B 有利于氧债的偿还 C 防止重力性休克 D 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查看
单选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若要求学生完成较容易的学习任务,教师的学习动机强度控制在( )。
A 较高水平 B 较低水平 C 中等水平 D 任意水平
查看
单选
小学生在背诵一篇较长课文时,往往中间部分比开头和末尾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其记忆受到了( )。
A 前摄抑制 B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C 倒摄抑制 D 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
查看
单选
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依据是( )。
A 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B 学习目的是否为解决问题 C 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D 学习内容是否由学生发现
查看
单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得到教师的关注、赏识与期望后常常表现出更积极的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 )。
A 蝴蝶效应 B 鲶鱼效应 C 马太效应 D 罗森塔尔效应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