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教学设计题 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数字目标,设计“加入课堂打击乐器,丰富歌曲表现力”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小蜻蜓》是选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中的一首歌曲,这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五声宫调式,四三拍,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流畅起伏的旋律,刻画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形象。歌曲第一、第二乐句节奏比较舒缓,旋律以级进(五声音阶)为主,表现了蜻蜓盘旋飞舞的形象。第三乐句节奏发生变化,旋律进行与语言结合紧密。第四乐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行,最后稳定地结束在主音上,似乎是对小蜻蜓辛勤劳动的赞许。歌曲通过对小蜻蜓的赞美,告诉学生要懂得爱护靖蜓、保护益虫的道理。(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字习歌曲,学生能够认识小蜻蜓这种可爱的生物,知道它们是益虫,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模唱、律动等形式学会演唱歌曲;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通过器乐创编等形式表现抒情优美的音乐情绪。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感受四三拍的韵律。
(3)设计:
器乐创编表现歌曲
(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轻柔、连贯的声音,表现歌曲优类、抒情的情绪,身体左右摇摆做律动。
(2)教师用话语引导学想象蜻蜓自由飞舞的情景,运用手臂模仿蜻蜓上下飞舞的动作,表现蜻蜓在田间忙碌捉虫的样子。注意动作应柔和,与歌曲的韵律一致。
(3)根据课前的分组,教师下发三角铁、碰铃等打击乐器,引导学生自由练习演唱歌曲,同时用动作、打击乐器等(一小节敲击一下)参与歌曲表现。教师规定练习时间,并对小组进行指导。
(4)学生分组上台表演,台下观看的学生轻哼乐曲伴奏。
(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对其他小组进行鼓励
设计理由:这是一首唱歌课,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应当突出“唱”的部分,且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应采取引发其兴趣的教学模式。
因此,在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演唱后,我引导学生芸试用合适的情绪演唱歌曲,为了不让连续的歌唱变的乏味,我引导学生律动唱,并创设情境,学生仿佛置身于田野和蜻蜓共舞,边唱边模仿蜻蜓飞翔的动作。这样整个课堂不仅音符流动起来,学生也随着这样的情绪欢快起来,整个课堂是鲜活的”动“起来的课堂。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旋律之美,锻炼他们的想象力与小组合作能力。我引导学生们分组创编属于自己的音乐节奏。在这个过程里,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没有对错之分,我会适时进行引导。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表演的过程中,旋律在他们的脑海里不断流动,他们赋予音乐不一样的表现力。同时,我在过程中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对他人音乐的看法,也锻炼了他们对音通过以上步骤,在歌唱中,真正提高学生对歌曲的表现力,丰富学生音乐创造能力。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科技发展水平 C 人口结构状况 D 基础教育水平
查看
单选
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
A 有教无类 B 道法自然 C 绝圣弃智 D 以史为师
查看
单选
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的学制是0
A 癸卯学制 B 五四三学制 C 壬寅学制 D “六三三学制”
查看
单选
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这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
A 稳定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个体差异性
查看
单选
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A 马斯洛 B 皮亚杰 C 柯尔伯格 D 罗森塔尔
查看
单选
在发生火突时,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正确的步骤是() ①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两米左右的上风处 ②倒置灭火器,握紧压把 ③除掉铅封,拔出保险销 ④右手用力压下压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
单选
在教育研究中,访谈法与问卷法相比()
A 更具客观性 B 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 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D 更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
查看
单选
某小学为弘扬民族文化,围绕“中国风“,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书法练习、风筝制作、中国结编织等活动。这属于()
A 学科活动 B 科技活动 C 游戏活动 D 主题活动
查看
单选
小英帮助生病在家的小勇辅导功课后感到很快乐,这种情感属于()
A 道德感 B 美感 C 理智感 D 幸福感
查看
单选
小学生学写新字时,先听教师讲解,观察教师书写示范。这时的技能学习阶段处于()
A 操作定向 B 操作模仿 C 撰作整合 D 操作熟练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