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教学设计题 材料:1《给予是快乐的》2《给,永远比拿愉快》

(1).从写作特点和编者意图对本篇课文进行简要解读。
(2).如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文本,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给予是快乐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的篇略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圣诞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故事性强,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圣诞节”“饶有兴趣”“富裕”“羡慕“神气”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从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并凭借具体语言材料,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
领悟“给予是快乐的”的内涵,懂得要从小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情操。
(3)
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什么样的事情能够让你感到快乐呢
2、揭题《给予是快乐的》(正音:给予ji yu理解词义)。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教师应引导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选择,这是尊重和发挥()
A 学生的主体 B 学生的差异性 C 学生的创造性 D 学生的发展性
查看
单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并把中国文化带回自己的祖国,这反应了教育具有()
A 文化传承功能 B 文化创造功能 C 文化更新功能 D 文化传播功能
查看
单选
在西方近现代教育史上,被认为最先发现“儿童”的教育家是()
A 杜威 B 卢梭 C 康德 D 洛克
查看
单选
小芳弟弟因为不守纪律而受到批评,但他不以为然,还说只要学习好,守不守纪律无所谓,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先采取的教育方法是()
A 说服教育 B 情感陶冶 C 榜样示范 D 实战锻炼
查看
单选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规定,少先队的入队年龄是()。
A 6-12周岁 B 6-14周岁 C 7-12周岁 D 7-14周岁
查看
单选
小学生轮流值日负责班级卫生扫除,它属于()
A 志愿服务劳动 B 社会公益劳动 C 勤工俭学劳动 D 自我服务劳动
查看
单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要做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其内容是()。 1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2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3做学生提升能力的引路人
A 1234 B 1235 C 1245 D 1345
查看
单选
周老师在教生字的时候,把容易写错的笔画,用彩笔标出来,这是利用()。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查看
单选
同学们学习一段舞蹈动作,刚开始进步很快,但一段时间后进步不明显,甚至停滞不前。这在技能练习上称为()。
A 高原现象 B 抑制现象 C 遗忘现象 D 挫折现象
查看
单选
在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老师呈现了直角三角形的各种变式,主要目的是为了()。
A 激发学习兴趣 B 引起有意注意 C 丰富学生想象 D 突出概念本质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