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教学设计题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列出在数学“统计与概率”学习时涉及到的三种统计图,分析三种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0分)
(2)若指导高年级段学生学习,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亿师学整理],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正确答案
(1)数学“统计与概率”中涉及到的三种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它们三者都是处理和表征数据的,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能够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特点是比较直观。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所以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其特点是能表示数量变化和趋势。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2)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用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能看懂并能简单的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活动、动手等活动,经历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增强统计知识的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能感受到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统计的价值。

(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利用大屏幕展示“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和表格,组织学生独立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从图中你有什么发现? 问题2:各层食物的位置与面积的不同反映了什么? 问题3:关于没有的膳食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并思考问题进行作答 预设:学生1:每天要多吃水果蔬菜和谷类 学生2:不同的位置与面积不是不同的摄入量。。。 设计理念:利用学生喜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上课热情,结合提问锻炼了他们观察能力和从实际情景中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引导探究,组织讨论 环节1:完成统计表,体会概念 教师活动:让学生帮助笑笑完成她家的一天各食物摄入量的表格,组织学生同桌之间讨论 问题: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指的是什么?你会计算吗?各个数值是多少? 学生活动:进行计算并汇报和交流。 预设 学生1:占总摄入量百分比指的是每种食物的摄入量除以食物总的摄入量 学生2:油脂类占总的摄入量的百分比是1.3%,。。。 学生3: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指的是每种食物的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的含义,并学会计算。 环节2: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师活动:在学生完成表格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察表格并将统计表转化成统计图,在前后4人小组内进行讨论。问题:1.你能将统计表转化成统计图吗?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2.除了你们表示的统计图,老师大屏幕上面的统计图可以表示统计表中的信息吗?哪一种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3.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可以了解那些信息?用这个圆表示了什么?各个扇形又分别表示什么?这个扇形统计图描述的是什么关系?怎样读出扇形统计图各部分之间存在的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和讨论,得出结论: 小组1:条形统计图,能够看清楚每一种食物的摄入量 小组2:可以,将总的摄入量看成了一个整体,每一种是其中的一部分,扇形统计图能够描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扇形表示部分,圆表示整体,部分越多所占扇形越大。 总结出:用整个圆表示单位“1”,用不同大小的扇形来表示不同的数据,能清楚的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中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集体讨论中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提升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三、巩固深化,提高能力 1. 比赛游戏,获得信息 利用大屏幕展示我国陆地土地面积统计图、牛奶营养成分统计图等向学生提出,观察下面的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算一算 给出一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作息时间安排,向学生提出,一年级学生和五年级学生作息时间的分配有哪些不同?你能根据统计表计算两个年级学生的上课睡觉的时间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爱的游戏方式巩固新知,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又强化重难点。 四、总结评价,拓展应用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提醒同学的?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课后完成练习册的第1-3题。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
A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查看
单选
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的原因是( )。
A 个人天赋 B 社会分工 C 国家性质 D 教育水平
查看
单选
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 )。
A 学生 B 家长 C 教师 D 文学艺术活动
查看
单选
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
A 游戏活动 B 学科活动 C 科技活动 D 文学艺术活动
查看
单选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 )。
A 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 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C 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 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查看
单选
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
A 观察条件是否认为控制 B 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 C 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 D 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
查看
单选
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
A 立即包扎伤口 B 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 C 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 D 不作处理,直接送往医院
查看
单选
成成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 )。
A 广阔性 B 流畅性 C 变通性 D 独创性
查看
单选
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 )。
A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 联传主义学习理论
查看
单选
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自我强化 D 替代强化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