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问答题 材料
下面是有关中学生的几个生活情境:
情景1:一天放学后,高一学生张欣因送生病的同学,回家时间比平时迟了一个多小时,当张欣一推开家门时,着急的妈妈便过去说了她几句,话里没有任何指责的意思,只是嘱咐女儿不要回来太晚了。但是,张欣顿时暴跳如雷:“你不相信我!”她叫道:“你们总是告诉我该做什么,你们根本就不相信我!”她的情绪非常激动,头也不回地走出家门。
情景2:初二学生王芳丰非常喜欢好朋友丽丽,在她眼里,丽丽简直就是个完美的人,她不容同学说丽丽的坏话。可是有一天,当王芳听说好朋友丽丽把自己告诉她的秘密告诉了别人,便匆匆找到了丽丽,对着她大声呵斥,指责她是一个骗子,再也不信任她了。
情景3:初三数学模拟考试试卷发下来,岳勇取得了他上初三以来最好的成绩,他非常高兴,兴奋不已,真想大声欢呼。但当他得知本次考试中大多数同学都考的不好时,他控制了自己内心的激动,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中学生的情绪发展的主要特点。(9分)
(2)如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9分)

正确答案
(1)青少年情绪体验跌宕起伏、剧烈波动。具体表现在: ①爆发性和冲动性。情景一中的张欣在妈妈表达了关心之后“暴跳如雷”,情景二中的王芳对好朋友“大声呵斥”,都是情绪外化的表现,体现出了爆发性、冲动性的特点; ②外露性和内隐性。一方面中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同时由于自控能力的增强而表现出一定的内隐性。情景三中的岳勇成绩满意很想大声欢呼是情绪外露性的表现,但在同学面前能表现出“若无其事”体现了情绪的内隐性。 除此之后,中学的情绪还具有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心境化和持久性的等特点。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关注青少年的阶段性特征。 (2)采用正确恰当的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情绪调节: ①敏锐觉察情绪;②平和接纳情绪状态;③正确调整情绪;④有效表达情绪;⑤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A 卢梭 B 培根 C 康德 D 洛克
查看
单选
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 《学记》 B 《孟子》 C 《论语》 D 《中庸》
查看
单选
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規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A 历史性 B 阶级性 C 社会生产性 D 相对独立性
查看
单选
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 社会生活 B 科学实验 C 生产劳动 D 学校教育
查看
单选
“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表明教学活动具有()
A 引导性 B 简捷性 C 直接性 D 实践性
查看
单选
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生产力发展水平 C 人口数量和质量 D 社会意识开态
查看
单选
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 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B 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C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
查看
单选
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方法是()
A 陶冶法 B 示范法 C 锻炼法 D 说服法
查看
单选
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
A 指导性教学 B 情景教学 C 非指导性教学 D 程序教学
查看
单选
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 )
A 学科课程 B 经验课程 C 活动课程 D 隐性课程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