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材料分析题 材料:
林老师为了上好《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一课,精心制作了PPT,并准备了青蛙标本、三张挂图和视频材料。课前林老师将这些教具摆放、悬挂好后,马上吸引了许多学生围观。课上他先是播放了视频材料,接着他演示了青蛙标本。因为标本过小,后面的同学伸长脖子也看不清;然后他不断翻着PPT,却没有适时做出讲解。下课铃响了,准备好的PPT还没翻完。课后学生们反映说:“我们忙着看这看那,老师讲什么没听清,而且有的PPT白色背景上浅色的字很模糊。”
问题:
(1)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手段存在哪些问题?
(2)联系材料阐述教师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正确答案
【知识点】知识学习中直观手段的运用
(1)林老师的直观教学手段存在如下问题:
①直观教具的选用不恰当
首先是教具的呈现时间不当.林老师在上课之前将教具摆好后。就引起了学生的围观,容易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分心;其次.直观教具用的时间太长.整堂课都在翻PPT,没有从教学的需要来加以选用。
②直观教具的设置缺乏科学性
首先是标本太小,导致学生无法看清,直观效果难以显现;其次,PPT上的字体颜色与背颜色没有遵循差异律.不能将对象与背景进行有效的区分,致使学生看不清。
③直视手段的运用缺乏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林老师上课的时候不断地翻着PPT,但是却没有配合讲解。使学生只看了热闹,没有学会新知识。
(2)在教学中,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①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②直观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在理解遇到困难的时候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
③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教师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反应的问题及时调整直观与讲解的比例:
④要在直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认为人的心灵如同A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A 卢梭 B 杜威 C 福禄贝尔 D 洛克
查看
单选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日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这体现的是()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A 教育 B 遗传 C 环境 D 活动
查看
单选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
A 政治功能 B 经济功能 C 文化功能 D 人口功能
查看
单选
史蒂芬,威廉.霍金,ALS患者,全身瘫痪。不能发音,但他智力超常,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互补性 B 差异性 C 顺序性 D 阶段性
查看
单选
孔德说:“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知识本位论 D 能力本位论
查看
单选
我国孔子的“六经”以及古希腊智者派所建立的“三艺”课程属于()。
A 学科课程 B 综合课程 C 活动课程 D 核心课程
查看
单选
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课程理论的是()。
A 学科课程论 B 活动课程论 C 社会课程论 D 要素课程论
查看
单选
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李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来到了圆明园,在这里,老师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告诉大家勿忘国耻。该老
A 读书指导法 B 参观法 C 情景教学法 D 欣赏教学法
查看
单选
陶行知先生曾做过一个比喻“接知如接枝”,这个比喻体现了()。
A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 学生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C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D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辅相成
查看
单选
最近晓敏的妈妈很苦恼.晓敏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每次妈妈说什么她都说会反驳说:“我们老师说了,要怎么怎么样……”,妈妈的话晓敏都不听。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A 自我中心阶段 B 权威阶段 C 可逆性阶段 D 公正阶段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