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材料分析题 材料:
小明和小华是同桌,某次考试中二人均得85分。小明开心地说:“我太幸运了,昨天做了套模拟题.居然有3道题重复。”小华却嘟囔着嘴说:“哎,我已经复习得很充分了呀,可是还有几个题目不太明白,最后一个题用哪个公式呢?看来,我还得好好地看看。”
问题:
(1)根据归因理论,分析一下两个人态度差异的原因。
(2)作为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正确答案
【知识点】成败归因理论
(1)在归因理论者看来,个体对结果原因的解释会反过来激发动机,影响行为、期望和情感反应。
小明将考试的成功归因于运气这个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虽然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但存有侥幸的心理,假如之后的学习失败也这样归因,会产生懈怠,不利于其学习成绩的长远提高和发展。
小华将自己学习的失败归因于努力这一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因素,值得肯定。但是,由于小华对自己要求比较高。考试成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因此产生了负面的情绪体验。
(2)老师在对小明进行指导的时候.应该注意引导他将成败的原因归于努力等内部、不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这样才有利于小明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而对小华,老师应该跟她耐心分析考试成败还有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等外部不可控的因素的影响,同时鼓励她继续努力。争取在以后的考试中发挥得更好。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够唤起儿童的思维”的教育家是()。
A 杜威 B 夸美纽斯 C 福禄贝尔 D 赫尔巴特
查看
单选
下列属于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成长作用的论述是()。
A 性相近,习相远也 B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查看
单选
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整合、促进社会流动和促进社会变迁.这体现了教育具有()。
A 负向功能 B 隐形功能 C 个体功能 D 正向功能
查看
单选
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这句话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要()。
A 抓关键期 B 量力而行 C 因材施教 D 循序渐进
查看
单选
在英国,曾经不同阶层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分——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子女有权上质量较高的公立学校,毕业后进人剑桥和牛津等大学接受世界上最优秀的学术教育:而工人的孩子只能
A 单轨制 B 双轨制 C 并列结合制 D 分支制
查看
单选
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的是()。
A 博比特的《课程》 B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C 杜威的《儿童与课程》 D 赫尔巴特的《课程原理》
查看
单选
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 泰勒 B 罗杰斯 C 布卢姆 D 布鲁纳
查看
单选
陈老师在教《小池塘》的时候问学生:“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小池塘是怎样的?”学生答:“小池塘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老师又问:“如今,已是春天了,小池塘又成了
A 实验法 B 讨论法 C 谈话法 D 欣赏教学法
查看
单选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这种理论是()。
A 形式教育论 B 实质教育论 C 传统教育论 D 现代教育论
查看
单选
小鹏因为将同桌的本子、橡皮等学习用具占为己有,被崔老师叫到办公室进行教育。他满口答应不再犯.可是第二周崔老师发现小鹏又将其他人的学习用具占为己有。这体现了德育过
A 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 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 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 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