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材料分析题 材料:
初三学生小然由于父母工作变动,经常转校。这次转校后,教她的有一位博学多才、风趣幽默、风度翩翩的男老师。小然对老师产生了爱慕之情,心想遇见这么好的老师不好好学习会对不起老师。她在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上狠下功夫,但是成绩并不见涨。小然见到这位老师就紧张,但又总是想见这位老师,最终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地步,荒废了学业。
问题:
分析小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正确答案
【知识点】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首先,作为初三学生的小然,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期间的孩子心理发展主要有两个基本特点:(1)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之间不平衡。因此他们的价值观、交往能力和策略、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水平、把握社会规范的能力和经验、应付自己的心理问题的知识和技巧等各方面仍停留在一个相对幼稚的阶段。(2)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初中生的成人感往往只是在生活照顾和情感依赖方面比小时候更独立,更希望成人放手,与此同时,他们在精神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方面对成年人却是十分依赖的。
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心理健康辅导老师要把小然当作“成年人”一样,与小然沟通,要小然了解到她对男老师产生这样的爱慕之情是正常现象,但不合时宜。鼓励小然多与同学交流,尽快融入新的班集体。
其次,学习动机的产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小然的父母经常换工作。小然经常转学,造成她的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她渴求从老师的身上获得这种满足感,因此她努力学习该教师所教授的科目。但因动机的不正确造成了成绩并不理想。
针对动机的不明确,老师要培养小然的内部动机,即对知识、学习本身感兴趣,同时,可以布置一些符合小然水平的学习任务,提高她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对学习产生好的情绪体验。最终把“为别人学”“为引起别人注意而学习”的学习动机.转变成为“我要学…‘我喜欢学”这样的认知内驱力,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专门从事教育工作,著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教育家是()。
A 马卡连柯 B 赞可夫 C 苏霍姆林斯基 D 凯洛夫
查看
单选
“学为文士”是()的教育目标。
A 古希腊 B 古罗马 C 古印度 D 古埃及
查看
单选
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这体现了教育对()具有促进作用。
A 政治经济 B 人口 C 文化 D 生产力
查看
单选
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现象属于()。
A 一般迁移 B 具体迁移 C 水平迁移 D 垂直迁移
查看
单选
素质教育以()为根本宗旨。
A 培养创新精神 B 提高国民素质 C 发展实践能力 D 促进全面发展
查看
单选
西欧中世纪.教会学校教授的“七艺“属于()。
A 活动课程 B 分科课程 C 综合课程 D 校本课程
查看
单选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 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 综合课程理论 C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查看
单选
南朝学者颜之推说,“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拟之。”最适宜这句话的教学方法是()。
A 实验法 B 参观法 C 情景教学法 D 实习作业法
查看
单选
孙老师在用同一套心理测试对初二年级的小珍进行的数次测试中.发现小珍的分数忽高忽低,这说明该测试缺乏()。
A 信度 B 效度 C 难易度 D 区分度
查看
单选
小菲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我们作为公民虽然认可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是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及大多
A 前习俗水平阶段 B 习俗水平阶段 C 后习俗水平阶段 D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