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天中午,初二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向,气势汹汹。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冷眼旁观。大概这两名学生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冲突。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这时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像恨不得把对方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两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身体激烈对抗,发生磕磕碰碰是很正常的,哪里至于大打出手?你们却因此打起了架,有失风度,在同学们面前多丢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这场冲突的方法。

正确答案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
【参考答案】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的效果比较好,其原因在于:(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3)把矛盾交给产生矛盾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往教师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动手,以辨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璇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往往不会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反而会弄得更加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须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学生自己去面对矛盾,面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单选题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演示法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在苏联教育家的代表作品中,对我国教育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是( )。 A.马卡连柯的《教育诗》 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D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 C.以意为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发现式教学方法最大的缺点是( )。 A.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B.导致学生机械学习 C.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D.太耗费时间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修改 D.教学评价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因素。 A.后天学习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老师两次用同一张试卷测试相同的学生,结果两次学生的分数相同,这种分数的稳定和不变是测验的()。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并在头脑中确立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初步映像,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 A.原型选定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下列哪种理论可以解释前摄抑制现象?( ) A.痕迹衰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干扰说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 )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过程,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A.传递—接受式 B.加涅模式 C.自学—辅导式 D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