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请运用教学原则相关知识对此材料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材料中这位教师在第一堂课中提出的问题:“‘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出现了课堂“冷场”的局面,这是由于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教学反思后的第二堂课上,学生们能够紧跟问题思考,最后“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成功地调动起来,证明教师的启发有了效果。
(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①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②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材料中,第一堂课中教师的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正是因为他直接把难题摆了出来,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导致的;改进后的第二堂课中,教师先问了容易的问题,学生们做出回答之后再一步步地引导到目标问题。这样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教师的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 ①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教师在第一堂课中的问题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强项”这个词被单独拿出来直接让学生解释,学生无法联系已有的经验。而到了第二堂课,教师先问了“你们都有什么强项?”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强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刚才说的“强项”是什么意思。这成功地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接下来也就可以与课文原意对比了,这节课最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儿童在写作业遇到困难时,常说:“我要学习解放军叔叔”,从而有力量和信心把作业坚持写下去,直到成功。这体现了自我防御机制中的( )
A 升华 B 补偿 C 幽默 D 认同
查看
单选
儿童发现塑料奶嘴需要不同的口舌活动,从而改变自己的吸吮行为以适应新环境。这是一种( )行为。
A 同化 B 顺应 C 分裂 D 语言
查看
单选
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
A 在初期大量遗忘开始之前就进行复习 B 一周之后复习 C 考试前复习 D 当天复习
查看
单选
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
A 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 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 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查看
单选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最基本的需要是( )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归属与爱的需要 D 尊重需要
查看
单选
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方法是( )
A 说服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情感陶冶法 D 实际锻炼法
查看
单选
“天鹅、梭鱼和虾拉车”的故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要贯彻( )的德育原则。
A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 知行统一 C 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 D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查看
单选
有的学生学习时必须找到一个绝对安静的场所。这属于( )
A 努力管理策略 B 环境管理策略 C 时间管理策略 D 元认知管理策略
查看
单选
根据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学生闻老师呵斥而畏惧,见试卷获满分而欣慰”属于( )
A 信号学习 B 刺激一反应学习 C 连锁学习 D 言语联结学习
查看
单选
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这种症状表现属于( )
A 广场恐怖症 B 单纯恐怖症 C 社交恐怖症 D 泛化恐怖症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