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要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体会他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精神。
教学片断: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以诗而被称为“仙”的只有李白,而最具仙风道骨的是他的山水风光大写意。他喜爱的山水往往不是宁静的丘壑、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绝壑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他好像要登涉这些雄伟奇险的山川和天地星辰同呼吸,与天仙神灵共往来。让我们一起走近李白,走进李白“梦”的世界。
二、新授课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听准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2)学生齐读本诗,疏通文意。
2.研读诗歌,深入分析
提问:本文的写作脉络是什么
明确:先写梦因,接着写梦境,最后写梦悟。
(1)把握“梦因”
①提问:李白为何要去“梦游”
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
明确: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②提问:天姥山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天姥山
要求:学生自主思考,教师点名回答。
明确:神秘、高大、仙气飘飘,使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
③师生齐诵第一-自然段,感受天姥山的高耸与神秘,教师强调:重音和停顿。
(2)体会“梦境”
①提问:梦境分为几个画面
明确:月夜渡湖、山之日景、山之夜景、仙人登场
②提问:选择一个画面,概括特点,感悟画面。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
明确: A. 月夜渡湖一一写诗人在月光照耀下飞渡镜湖的情景。“飞” “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B.山之日景一一黎明时分,诗人著履登山,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C.山之夜景一一山中熊咆龙吟、电闪扉开、烟雾笼罩。景象神奇迷离,气氛略微恐怖。
D.仙人登场一-金银台、霓为衣、骑凤作马、老虎奏琴、鸾凤驾车、仙人济济一-堂。画面富丽多彩,生动美丽。
③提问: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境 诗人此时的心情如何
明确: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特别是仙人登场的画面。此时诗人心神完全解放,自由,盛大热烈的场面,像是在迎接诗人的到来。
④提问:李白为何将梦境写的如此盛大奇幻
要求:学生结合预习资料分析感受,畅所欲言。
明确:梦境是宫廷生活、官场道路的折射。“ 月夜渡湖”是李白被召入宫时的心情。“山之日景”是他初入官场短暂的成功体验。“山之夜景” 象征着官场变幻莫测,让人心惊胆战。
“云之君、仙之人”是达官贵人。梦游过程其
实就是现实的曲折反映,正是现实的丑恶激起了李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李白从梦中醒来时“恍惊起而长嗟”,内心满是失望、无奈。
⑤学生总结李白复杂的感情变化,教师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及断句,注意气势。
(3)感受“梦悟”
①提问:作者从梦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要求:学生思考作答
明确:“世间行 乐亦如此-..须行即骑访名山”,可见李白此时想要寄情山水,保持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人格。
②带着洒脱、崇敬之情齐诵最后- 段。
三、巩固小结,提升认知
学生分享本节课收获,教师总结: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也正是这种追求自由的内心要求,诗人蔑视权贵,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四、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尝试背诵全诗。
2.发挥想象,以李白的身份描绘自己梦中所见,分享梦中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