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分析题 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
扶不扶
①摔倒的老人扶不扶,成为马年春晚小品的创作内容。演员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
了”,博得满堂采,也引发了人们的深思。
②施以援手,扶起摔倒的老人,这本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而今却成了两难选择一-扶, 还是不扶
③网上关于“扶不扶”的投票调察显示,只有很少人选择“肯定会扶”,更多的人选择了不好说”。网上还有贴子说:“以前觉得自己- -定会扶,因为过不了良心这关;现在肯定不会扶,因为过不了责任这关。”究其原因,“彭宇案”层出不穷,“农夫与蛇”的故事不断上演,伤害了人们的善心
④人们感到困惑,好像站在了一个岔路口。-条路是助人为乐,但你可能因善举而被讹诈,面临被家属、官司、赔款纠缠。另一条路是回避风险,选择视而不见,绕路而行。可是,后者虽不想引火烧身,却又感到良心不安。小品《扶不扶》中,扶人者拿出手机拍照以自证清白的桥段,引发观众阵阵大笑,但这笑声中隐藏着多少悲哀呀!近日看到了一则新闻《“奔驰大叔”路遇倒地女子先拍照取证再扶人》,开奔驰的大叔说,做好事要懂得保护好自己。这不正是善良人的无奈之举吗?
⑤扶不扶摔倒的老人似乎是个道德问题。如果要人们毫不犹豫地扶起摔倒的老人,道德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全社会的医疗保障,消除摔倒老人讹诈的动机;更需要法制建设,给反咬一口的恶人以应有的惩罚,保护每一个行善的好心人。让公平的社会保障,惠及每一位公民;让正义的法治,为人们的良知保驾护航。我相信,毫不犹豫地仲出援手的人会越来越多!
问题
请从第①③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找出一-处病句, 并分别修改。(8分)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错别字:第①段“满堂采”改为“满堂彩”;第③段“调察”改为“调查”或“贴子”改为“帖子”。
第④段病句:面临被家属、官司、赔款纠缠。
病因:缺少宾语。
修改为:面临被家属、官司、赔款纠缠的困境。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学习《阿房宫赋》教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梳理形容建筑的成语,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勾心斗角 B 飞鸾走风 C 美轮美奂 D 筑室道谋
查看
单选
针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 》提出,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细化每个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和内容,明确不同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 B 结合自身优势的教学风格,教师需要重组或创造新的学习任务群 C 注重学习任务群的渗透融合,衔接延伸的特点,避免内容发热遗漏和缺失 D 关注共同学习任务群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的差异
查看
单选
学习古代诗词表现艺术选题,教师组织学生梳理诗句,探究诗歌化静为动的景物描写手法,下列适合的是( )
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伟《山居秋暝》) B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C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黄景仁《都门秋思》) D 道狭草木生,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田园居》)
查看
单选
教学《兰亭集序》时,教师列举其他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骈文特点,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B 柳宗元《始得山宴游记》 C 贾谊《论积贮疏》 D 吴均《与朱元思书》
查看
单选
在学习老舍《茶馆》时教师向学生推荐同样具有“京味”语言特色的剧本,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
A 王朔《动物凶猛》 B 萧红《呼兰河传》 C 刘恒《窝头会馆》 D 曹禺《日出》
查看
单选
在当代文化参与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步行街学习文化建设,为商店撰写对联,下列对联不合适的是( )
A 素以为绚花逊色,馨而且暖长生香 B 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 C 奇花异草增春色,雅竹幽兰缀而容 D 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查看
单选
为了提高学生小说鉴赏能力,教师安排学生阅读作品,探究小说的抒情特征,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
A 汪曾祺《葡萄月令》 B 孙犁《荷花淀》 C 张天翼《华威先生》 D 契柯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查看
单选
在名著名著阅读活动中,学生分组整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语段,下列语段与节日无关的是 ( )
A 微风早已经停息了;枯草立在坟间。(鲁迅 《药》) B 当地妇女小孩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家出动到河边看划船(沈从文《边城》) C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一个黑的长胡子...翻了一阵都进不去了(鲁迅社戏<》) D 两府中都换了门神,对联,挂牌....点的两条金龙-般(曹雪芹《红楼梦》)
查看
单选
为了提高学生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安拌学生查阅资料,梳理“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下列语句中的“其”,用作连词的是( )
A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 B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C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D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查看
单选
教学“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究”专题,教师带领学生研读《红岩》,开展人物形象鉴赏活动,下列适合的是( )
A 通读《红岩》,举办“英雄在我们心中”的主题故事会 B 阅读研究《红岩》主题的评论文章,撰写一份文献综述 C 参与跨学科的学习活动,研讨有关《红岩>的历史问题 D 参观渣滓洞,获取作品背景资料,撰写学习体会和感想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语文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