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问答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案例: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虫鸣
①去年十一月时,闲来无事,恰逢雪天,便与父母一同前往陶然亭赏雪。不想在花鸟鱼虫市场门口竟听到了清脆的虫鸣,让这漫天飞舞的雪花霎时都变得温暖起来。我连忙快走几步,发现原来是一位大姐在卖蝈蝈。闲聊了几句,这位大姐竟然还记得我爸,说在我五六岁的时候他就带着我来买过,没想到十几年后她依然卖,而我们也依然来买。
②听到这儿,我也渐渐想起来,除了蝈蝈声,还有其他虫鸣也响彻我的童年。小时候我常去郊区的姨妈家玩,草丛里的蚂蚱、蟋蟀就成了我最好的玩伴。捉一只蚂蚱,把它的腿绑住,或是放两只蟋蟀,看它们鼓动着翅膀示威进攻;头顶树上的蝉扯着嗓子嘶鸣,我在各种知道的、不知道的虫鸣声中流连忘返。那时候的整个夏天是虫鸣织成的一张网,被笼罩在我的记忆上。
③而我又有多久没有听到虫鸣了呢?小学毕业以后,我就很少再去那里了。记忆中的虫呜,全凭在大姐这儿买的蝈蝈顽强地延续了下来。每逢秋天,我在家中趴在桌子上看玻璃罐里的它们对抗,听它们发出或清亮或撕哑的声音,才觉得找回了一些夏天的感觉。在我的眼里,虫鸣是夏天的符号,而在其他人眼中,又变得不一样。或是寒蝉凄切,带来秋天的萧瑟;或是惊蛩初鸣,带来春天的生机。但无论怎样,它总归会引发人们的暇思,给生活带来一些味道。
④一位老人说,没有秋虫的秋天是没有味道的。我已不知是过于单调的生活恶杀了虫鸣,还是虫鸣的消逝使生活变得苍白无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懂得的越多,听到的虫鸣就越少,夏天的蝉鸣变得无力,秋虫的低吟变得稀疏,钢筋水泥代表的理性充斥了生活,我愈是清醒,愈是迷茫,生活似乎也要随之融进一碗寡淡的白汤里。
⑤但好在蝈蝈还在,我付钱买了两只,期盼着能借由它们的叫声重回一场热烈的夏天。转身离开时瞥到了花鸟鱼虫市场要拆迁的通知,忍不住心中黯然:这里也消失的话,我又要到何处找寻虫鸣呢?
⑥如果有一天没有了虫鸣……我不敢想,却又不得不去想。
问题:
1.请从第③④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②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8分)
2.请指出该作文的一个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12分)

正确答案
1.错别字:第③段中,“撕哑”的“撕”应改为“嘶”,“暇思”的“暇”应改为“遐”;第④段中,“恶杀”的“恶”应改为“扼”。(第③段两个错别字中写出任意一个即可)病句:那时候的整个夏天是虫鸣织成的一张网,被笼罩在我的记忆上。上述病句介词滥用,应改为:那时候的整个夏天是虫鸣织成的一张网,笼罩在我的记忆上。
2.优点:
①语言描写上,该习作语言朴实自然,亲切感人,以“我”和卖蝈蝈的大姐闲聊开头,生活气息浓厚;细节描写生动具体,“看它们鼓动着翅膀示威进攻”,写出了蟋蟀的可爱形态;采用插叙的记叙方式讲述自己与小虫的故事,将眼前的淡淡忧伤和过去童年的欢乐形成对比;叙事中富有哲理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懂得的越多,听到的蝉鸣就越少,夏天的蝉鸣变得无力,秋虫的低吟变得稀疏,钢筋水泥代表的理性充斥了生活”等语句值得深思和品味。
②内容情感上,该习作围绕题目“虫鸣”展开叙述,内容紧凑,详略得当,过渡自然,于叙事中抒发了自己对童年虫鸣的怀念和对虫鸣消失的感伤之情;叙事和抒情中夹杂着议论,以小见大,以虫鸣的消失写出了秋天味道的消失、生活乐趣的减少和当代社会钢筋水泥充斥下情感的缺失与迷茫;习作结尾恰到好处,于转折之处点题,“如果……”的假设性语句有了更多的内涵,使文章显得言简义丰。(答出以上任意一个优点即可)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教师设计“科普之光”专题阅读,围绕专题选择阅读篇目。下列适合的是( )。
A 茅以异《桥话》 B 冯骥才《珍珠鸟》 C 许地山《落花生》 D 瞿秋白《一种云》
查看
单选
学习选修课程“古代诗歌意象”,学生了解到很多意象具有“游子”的含义,大家纷纷举例。下列诗句不恰当的是( )。
A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B 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李白《赠裴十四》) C 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白居易《答微之》) D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
查看
单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下列教学行为体现了该要求的是( )。
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并翻译文言课文 B 教师让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C 教师让学生学习并总结“之”的用法 D 教师要求学生背诵、默写文言课文
查看
单选
教师讲解文言文专题,要求学生梳理“宾语前置”句式。下列语句符合要求的是( )。
A 因击沛公于坐 B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 请息交以绝游 D 求人可使报秦者
查看
单选
在“魅力广告语”学习活动中,教师出示献血广告“但愿人长久,热血注心田”,请学生参照这个例子,化用诗歌名句仿写。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 献血献爱心,血浓隋更浓 B 以我热血,点燃他人生命之光 C 鲜血诚可贵,助人价更高 D 好人献上一滴血,病者除却万分忧
查看
单选
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运用典故的诗句。下列不适合的是( )。
A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B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C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 D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查看
单选
教学《(孟子)选读》,教师设计了初级、中级、高级的分层作业供学生选择。下列对该做法的分析恰当的是( )。
A 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B 教师意在增加阅读训练强度 C 教师重视学生学以致用 D 教师追求作业设计新颖别致
查看
单选
教学《前赤壁赋》,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壬戌”采用的是我国自古以来使用的干支纪年法 B “既望”是指阴历每月初二,“望”是指每月初一 C “美人”常被古人当成明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D “赋”是一种古代文体,发展到宋代时叫“文赋”
查看
单选
学习“演讲辞”单元,教师组织学生举办演讲比赛,自主设计海报和请柬,制定活动流程和评价表。下列对该做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创设了基于生活的学习情境 B 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C 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活动平台 D 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
查看
单选
某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师围绕“教材使用”展开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教材的编排对我们设计教学方案很有帮助,但学情也不容忽视 B 要严格按教材来教,不然大家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还不乱套了 C 教材就是个材料,我们自己心里最有数,擅长教什么就教什么 D 教材可以看看,真正教的时候,还要遵循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语文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