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 (1)教师课件展示【研讨与练习】中的诗句,学生大声诵读;教师强调字音、停顿、节奏以及有感情地朗读。
(2)四人为一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思考讨论,仔细品味陶渊明的诗句,说说诗句在动词使用上的特点。
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生生互评,并总结评价,予以明确。
明确:
①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荫”名词作动词,“遮蔽”的意思。“榆柳荫后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好像“榆柳”们自觉主动地把阴凉“遮蔽”在“后檐”上似的,这就把无生命意识的树荫这一自然现象写得情意绵绵,让人读起来非常亲切。“罗”字本为动词,“排列、陈列”的意思,如“星罗棋布”“桃李罗堂前”都有比拟的意味。“荫”“罗”两字,不仅用字准确,而且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突出了家园的可爱可亲。
②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翼”名词用作动词,“扇动”的意思。全句意为“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的禾苗,使得那新苗像小鸟儿扇动着翅膀一样活泼可爱”,把禾苗鲜活的生命描写得栩栩如生。
③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扇”是人的动作行为,这里用来写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显得春风似乎对人特别有情,殷勤地传布着“微和”,人情物态显得极为融洽。
④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贮”字是“藏、留”的意思。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把清幽凉爽的树荫写得具体可感。
⑤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交”是“通”的意思。本是远风吹拂平畴,诗人却偏不这样写,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仿佛平畴与远风在某个特定的时节里相交。一个“交”字使得整句生意盎然,写出了一种飞扬灵动之感。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陶渊明诗句在动词使用上的特点。
明确:这些动词都是常见字眼,诗人用起来,却显得新鲜有味。他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使人觉得格外亲切。
(4)教师出示【研讨与练习】中陶渊明诗句的完整诗歌,学生大声齐读,感受陶渊明用字的新颖和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