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抓住重点词语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画面,读懂意境,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小组合作探讨,分析陶诗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陶渊明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砥砺自我人生修养,努力做到知人论世。
确立依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还规定,在阅读鉴赏与活动中,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以上所示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相关内容。为充分备考,考生也可对新发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拓展阅读)
(2)本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和劳动生活,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归隐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
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材料中所选是第一首。
(3)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鉴赏方法和欣赏能力,而且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陶渊明的诗歌和散文,粗略了解了陶渊明的隐士思想和所生活的时代特点,但学生对于作者甘于贫困、悠然自乐的人生境界还难以真正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调动起来,重在分析作者情感,让学生能够从作者的情感中得到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