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问答题 某国有企业投资工程项目,采用工程量清单方式公开招标,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1:招标人考虑到项目投资资金紧张,要求投标人必须是资金雄厚的国有施工企业。
事件2:资格审查后,确定A、B、C、D、E 共5 家公司为合格投标人。该5 家投标人获取招标文件时均按要求递交了投标保证金50 万元。
事件3:评标时发现A 的投标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投标单位报价且未能合理说明理由;B的投标报价大写金额小于小写金额;C 的投标文件中某分项工程未填报单价和合价。
最终确定了E 为中标人并签订了合同,合同工期21 天。E 公司项目经理部技术人员拟定的初始网络进度计划如图2.1 所示。在公司协调会上,设备供应部门提出,工作F、J 使用的同种机械只能租赁到1 台,因此,该两项工作只能按先后顺序施工。

【问题】
1. 分析该工程招标过程中事件1 和事件2 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针对事件3 应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
2. 从工期控制的角度出发,如何安排工作F、J 的施工顺序?说明理由并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将调整结果绘制成新的网络图。调整后的关键工作有哪些?
3. 经上述调整后的合理计划被批准为正式进度计划。但在开工后,由于劳动力不足使工作I 的时间延误,进而工作J 的开始作业时间推迟3 天。工作J 每推迟1 天开工损失500 元,总工期每拖延一天罚款700 元。受上述事件的影响,该工程的总工期将为多少天?综合费用增加多少元?
4. 在发生问题2 所述情况后,若通过压缩工作的持续时间来调整进度计划,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应压缩哪些工作的持续时间?每项工作分别压缩多少天?优化后的总工期为多少天?相应增加的综合费用为多少元?各项工作可压缩时间及压缩每1 天需增加的费用见表2.1。
表2.1 网络调整相关数据表

正确答案
【问题1】
事件1:要求投标人必须是国有企业不妥。限定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或者组织形式属于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投标人的行为。
事件2:要求投标人获取招标文件时递交投标保证金不妥。应在投标截止日期前递交投标保证金。
事件3:A 公司不能说明其报价合理性,否决其投标;B 公司投标报价以大写金额为准;C 公司未填报单价和合价的分项工程视为该项费用已含在其他工程量报价清单中的综合单价与综合合价内。
【问题2】
先施工工作J 后施工工作F 较合理,其施工工期(21 天)短于先施工工作F 后施工工作J 工期(22 天)。
调整后的网络计划如图2.2:

关键工作:A、E、I、J、F、G、H。
【问题3】
(1)工期为24 天。
(2)综合费用增加=3×500+3×700=3600 元
【问题4】
(1)应压缩工作G 2 天。
优化后的工期=24-2=22 天
(2)综合费用增加=400×2+700+3×500
=3600-(700-400)×2
=3000 元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刷题小程序
案例分析(土建与安装)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