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
年实际利率=(1+7.2%/12)12-1=7.44%
建设期第1 年利息=500/2×7.44%=18.60(万元)
建设期第2 年利息=(500+18.6+1000/2)×7.44%=75.78(万元)
建设期利息=18.60+75.78=94.38
固定资产总投资=500+500+500+1000+94.38=2594.38(万元)
固定资产相关的计算

重要提示:
1)建设项目融资前,固定资产原值不含建设期利息;融资后,固定资产原值应包含建设期利息。
2)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形成固定资产。
问题2:
固定资产折旧=(2594.38-300-80)×(1-5%)/8=262.96(万元)
无形资产摊销=300/6=50.00(万元)
固定资产余值=(2594.38-300-80)×5%+(8-6)×262.96=636.64(万元)
建设期借款利息的偿还
(1)等额本金法(等额本金,利息照付):运营期内某几年等额还本,利息照付:
每年应还等额的本金=建设期本利和/还款年限
某年应付利息=当年期初本利和×利率
当年期初借款余额=上年期初借款余额-上年偿还本金
(2)等额本息法(等额还本付息):运营期内某几年等额还本付息:
每年应还的等额本息和:A=P×(A/P,i,n)
每年付息=当年期初借款余额×利率
每年还本=每年还本付息-当年付息
当年期初借款余额=上年期初借款余额-上年偿还本金
最大能力偿还法
运营期某年最大能力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最大偿还能力)
=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额)-经营成本(不含进项税额)-增值税附加+补贴收入-所得税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所得税
=营业收入(含销项税额)-经营成本(含进项税额)-增值税税金及附加+补贴收入-所得税
=可用于还款的未分配利润+利息+折旧+摊销
问题3:
建设期借款本利和=500+1000+94.38=1594.38(万元)
建设期贷款在运营期前4 年每年等额偿还的本息和
=1594.38×(1+7.44%)4×7.44%/[(1+7.44%)4-1]
=475.39(万元)
运营期第1 年应还建设投资贷款利息=1594.38×7.44%=118.62(万元)
运营期第1 年应还本金=475.39-118.62=356.77(万元)
运营期第2 年应还利息=(1594.38-356.77)×7.44%=92.08(万元)
运营期第2 年应还本金=475.39-92.08=383.31(万元)
运营期第2 年利润总额=100× 28-2000-262.96-50-92.08-( 100×28× 16%-225)×10%=372.66(万元)
净利润=372.66×(1-25%)=279.50(万元)
可用于还本的资金=279.50+262.96+50.00=592.46 万元>运营期第2 年应还本金383.31
万元,所以满足还款要求。
项目总投资收益率和资本金净利润率
总投资收益率=(正常年份(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总投资)×100%
总投资包含:(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投资)
资本金净利润率=〔正常年份(或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项目资本金〕×100%
财务评价:总投资收益率≥行业收益率参考值,项目可行;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行业净利润率参考值,项目可行。
问题4:
资本金净利润率=279.50/(500+500+300)=21.50%
盈亏平衡分析
项目盈亏平衡点(BEP)的表达形式:(即利润为0)
1.销售收入(不含税)-总成本(不含税)-增值税附加=0
2.销售收入(不含税)-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不含税)-增值税附加=0
3.不含税单价(P)×产量(Q)-固定成本-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产量(Q)
-单位产品增值税附加×产量(Q)=0
问题5:
设产量盈亏平衡点为Q 万件
运营期第2 年的总成本费用(不含税)=2000+262.96+50+92.08=
2405.04(万元)
运营期第2 年的固定成本费用(不含税)=2405.04-15×100=
905.04(万元)
28Q-(28×16%-225/100)×10%×Q-905.04-15Q=0
Q=70.834(万件)
设单价盈亏平衡点为P 元
100P-(P×16%-225/100)×10%×100-905.04-15×100=0
P=24.2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