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简答题:案例 一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城镇道路改扩建工程,全长2km,工程项目主要包括:(1)原机动车道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2)原机动车道两侧加宽、新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3)新建人行天桥一座,人行天桥桩基共设计12根,为人工挖孔灌注桩,改扩建道路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灌注桩的桩径,桩长见表 1—1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将原已获批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部署:
非机动车道(双侧)→ 人行道(双侧)→ 挖孔桩 → 原机动车道加铺,
改为: 挖孔桩→ 非机动车道(双侧)→ 人行道(双侧)→ 原机动车道加铺。
事件二: 项目部编制了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总工程师审批后上报总监理工程师申请开工,被总监理工程师退回。
事件三: 专项施工方案中,钢筋混凝土护壁技术要求有:井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上下节护壁搭接长度不小于50mm,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大于2.5 MPa后进行。
事件四: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前,项目部进行了外观调查,并采用探地雷达对道板下状况进行扫描探测,将旧水泥混凝土道板的现状分为三种状态;A为基本完好;B为道板面上存在接缝和裂缝;C为局部道板底脱空,道板局部断裂或碎裂;
事件五:项目部按两个施工队同时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计划显示挖孔桩施工需57天完工,施工进度计划见表1-2,为加快工程进度,项目经理决定将 9 、10、11、12 号桩安排第三个施工队进场施工,三队同时作业。

问题:
1、事件一中,项目部改变施工部署需要履行哪些手续?
2、写出事件二中专项施工方案被退回的原因。
3、补充事件三中钢筋混凝土护壁支护的技术要求。
4、事件四中,在加铺沥青混凝土前,对C状态的道板应采取哪些处理措施?
5、事件五中,画出按三个施工队同时作业的横道图,并计算人工挖孔桩施工需要的作业天数。

正确答案
该试题事件三中内容已过期,新版教材已改为“护壁模板的拆除应在灌注混凝土24h之后,强度大于5MPa时方可进行”,为保证试卷完整性,仅供考生参阅。
【参考答案】
1、项目部改变获批施工组织中的施工部署,需要履行施工组织设计变更程序;
2、(1)原因之一:仅编制专项方案不行,还需组织专家论证;从表2可以看出,此工程人工挖孔桩的开挖深度超过16m,根据相关规定开挖深度超过16m的人工挖孔桩工程,需要编制专项方案,并请专家论证;
(2)原因之二:专项方案的审批程序不对。应该经过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组织实施
3、修筑井圈护壁应遵守下列规定:
1)护壁的厚度、拉结钢筋、配筋、混凝土强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每节护壁必须振捣密实,应在当日连续施工完毕;
3)应根据土层渗水情况使用速凝剂;
4、首先进行路面评定,路面局部断裂或碎裂部位,将破坏部位凿除,换填基底并压实后,重新浇筑混凝土;对于板底用雷达探脱空区域,然后采用地面钻孔注浆的方法进行基地处理。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表征沥青路面材料稳定性能的路面使用指标的是(  )。
A 平整度 B 温度稳定性 C 抗滑能力 D 降噪排水
查看
单选
城市主干道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宜选择的主要原材料是(  )。
A 42.5级以上硅酸盐水泥 B 粒径小于19.00mm的砂砾 C 粒径小于31.5mm碎石 D 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淡化海砂
查看
单选
关于加筋土挡墙结构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填土、拉筋、面板结合成柔性结构 B 依靠墙体自重抵挡土压力作用 C 能适应较大变形,可用于软弱地基 D 构件可定型预制,现场拼装
查看
单选
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方法不包括(  )。
A 换土法 B 强夯法 C 砂桩法 D 挤密法
查看
单选
桥梁防水混凝土基层施工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不包括(  )。
A 含水率 B 粗糙度 C 平整度 D 外观质量
查看
单选
预制梁板吊装时,吊绳与梁板的交角为(  )时,应设置吊架或吊装扁担。
A 45° B 60° C 75° D 90°
查看
单选
在移动模架上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时,浇筑分段施工缝应设在(  )零点附近。
A 拉力 B 弯矩 C 剪力 D 扭矩
查看
单选
主要材料可反复使用,止水性好的基坑围护结构是(  )。
A 钢管桩 B 灌注桩 C SMW工法桩 D 型钢桩
查看
单选
下列盾构掘进的地层中,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后续沉降的是(  )。
A 岩层 B 卵石 C 软弱粘性土 D 砂土
查看
单选
下列给水排水构筑物中,属于调蓄构筑物的是(  )。
A 澄清池 B 清水池 C 生物塘 D 反应池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小程序